5月9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認定的“數智中醫慢病防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揭牌。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擔任學術委員會榮譽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房建成、中國工程院院士田金洲擔任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常、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擔任副主任委員。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繼紅為學術委員會頒發聘書。啟動會上實驗室LOGO發布,實驗室承擔的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心腦血管、腫瘤等重大慢病中醫防治數智化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項目啟動。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科研機構管理處處長程偉、生物醫藥處處長郭瀾濤,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劉存志,數智中醫慢病防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書記劉金民、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王勇,執行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院長商洪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教授胡凱文,第一屆學術委員成員,實驗室骨干成員等40余人參會。會議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李晉玉副院長主持。
揭牌儀式
聘書頒發儀式
聘書頒發儀式
實驗室LOGO發布
李晉玉副院長主持會議
王勇院長首先對蒞臨現場的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領導,以及房建成院士、田金洲院士、王振常院士等學術委員會專家表示衷心感謝。王勇院長強調,實驗室的成立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和專家團隊的大力支持,醫院將全力推進實驗室建設,重點完善智能診療平臺、構建標準化中醫數據庫,聯合北京科技大學等共建單位開展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等重大慢病的智能診療關鍵技術攻關,為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提供可推廣的"東直門范式",服務"健康中國2030"戰略和首都醫療資源優化布局需求。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繼紅在致辭中指出,中醫藥與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深度融合不僅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關鍵路徑,更是推動醫學科學突破,服務人民健康的重要舉措。數智中醫慢病防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的認定是圍繞北京市優勢科技領域和重點發展方向加快推進人工智能+中醫藥創新突破的重要布局。希望實驗室在建設中,一是加強研發創新,推動產業發展,促進人工智能和中醫藥的深度融合,加速中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二是聚焦應用轉化,研制具有中醫特色的數字化診療產品和中醫診療裝備,提升中醫藥基層醫療服務能,服務人民健康;三是圍繞創新鏈產業鏈關鍵環節,深化協同合作,促進產學研融通發展,支持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
在學術委員會會議暨項目專家咨詢會環節,實驗室主任劉金民教授系統匯報了實驗室建設進展與未來發展規劃。劉金民教授重點介紹了實驗室在數智中醫技術平臺搭建、重大慢病數據庫建設、以及多學科交叉團隊培育等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并詳細闡述了實驗室"十四五"期間在關鍵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應用、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戰略布局。實驗室執行主任商洪才研究員就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了全面匯報。商洪才主任從項目背景、研究目標、技術路線、預期成果等方面進行了專業闡述,特別強調了項目在構建中醫診療知識圖譜、研發智能輔助決策系統、建立臨床驗證體系等關鍵環節的創新設計。
在專家研討與咨詢環節,學術委員會專家圍繞實驗室建設與發展展開深入討論,就重點研究方向與發展目標提出建設性意見,強調要依托實驗室平臺大力發展數智中醫藥新質生產力,推動關鍵技術突破與創新應用。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劉存志在總結講話中表示,希望實驗室立足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平臺,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數智中醫"在重大慢病防治領域取得突破,更好服務人民健康。
聚優合力謀新篇,集智創新再突破。數智中醫慢病防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是以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為依托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北京科技大學整合各自優勢聯合共建,倡導“數據筑基 智慧引航”數智中醫藥發展理念,搭建的數智中醫藥前沿學科交叉領域研究技術平臺。實驗室旨在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和北京市高精尖產業、城市建設發展等重點領域需求,重點突破數智中醫藥防治慢病領域的技術瓶頸,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塑造數智中醫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加快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與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三大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持續提升中醫藥原始創新能力、產業推動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動中醫藥事業與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