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專項”項目成果介紹
“十三五”期間北京中醫藥大學先后承擔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6項,其中“中醫藥現代化專項”11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專項”3項、“公共安全風險防控重點專項”1項、“主動健康與科技應對專項”1項,立項總經費達2億元,居中醫藥院校之首。在項目執行期間,各項目組的科研人員始終保持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各項目組不僅嚴格按照既定的計劃和目標,穩步推進課題的各個階段,而且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策略,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根據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管理要求,項目執行結束后,依托單位及科技部分別啟動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及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為了更好的完成驗收工作,科技處組織各項目認真學習了科技部關于各類項目績效評價驗收各項新政策、新方法、新要求,并組織各項目組擬訂“課題績效評價驗收方案”并組織驗收工作會。各項目組通過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其中12個項目已經順利完成結題工作并全部通過科技部的綜合績效評價,且其中有4個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綜合績效評價為“優秀”。
項目名稱:肺癌中醫防治方案的循證優化及機制研究
項目負責人:胡凱文
成果介紹:
“肺癌中醫防治方案的循證優化及機制研究”項目通過兩項大型多中心RCT(針對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及一項真實世界研究(覆蓋肺癌全人群),對現行中醫肺癌治療方案進行循證評價,構建了肺癌中西醫治療真實世界研究數據平臺,供各醫療研究機構長期合作使用。基礎研究方面,綜合運用生物標志物特征圖譜、人工智能、影像組學等技術,提取了肺癌中醫方案優勢人群特征,建立了相關療效預測模型;從多層面、多視角揭示了中醫治療可能的起效機制;對中藥聯合冷消融的治療模式(綠色治療)進行技術升級探索。
項目在執行期內完成研究既定目標,并取得以下成果:
(1)本項目對肺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進行了整體評估,并證實其具有切實的臨床療效;
(2)構建肺癌中西醫治療真實世界研究平臺,為后續研究提供基礎;
(3)首次開展中藥聯合化療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大規模臨床研究,為中藥“增效減毒”提供了高級別證據;
(4)形成《小細胞肺癌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草案)》、《非小細胞肺癌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草案)》 2份草案均已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委員會立項;
(5)首次開展中藥聯合冷消融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大規模臨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具有中國特色;
(6)在全國10省20余市30余家三甲醫院開展示范應用;
(7)項目建立了一系列分子及人工智能療效預測模型,為臨床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并對其機制進行深刻探討;
(8)基于中醫“寒熱理論”研究冷消融與中藥的交互作用,確定了先冷凍后中藥的手術順序,搭建了基于多模態影像融合的冷消融手術規劃系統,構建了以黃芪多糖為免疫佐劑的原位腫瘤疫苗,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該項目共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發表36篇,SCI論文發表34篇,申報發明專利12項,申請軟著1項,培養了2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叉研究型創新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