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芐基異喹啉生物堿(BBAs)是北豆根、千金藤、粉防己、黃連等中藥的核心活性成分,其抗病毒潛力近年備受關注。然而,BBAs發揮抗病毒功效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晰,制約了相關中藥價值的深度挖掘。近日,我校徐安龍教授、王遙教授團隊在抗病毒免疫代謝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系統解析了BBAs通過重塑“免疫代謝”抵抗病毒感染的全新藥理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Phytochemical Alkaloids orchestrate immunometabolism against viral infections”的論文,發表于中科院綜合類一區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研究團隊首先系統篩選了膽固醇轉運蛋白的抗病毒功能,發現位于溶酶體的膽固醇轉運蛋白NPC1缺失或被藥物抑制后,可顯著抵抗多種病毒感染。生物信息學分析表明,NPC1缺失重塑了細胞內膽固醇代謝,并激活了細胞的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隨后,通過藥物基因表型篩選,研究人員揭示BBAs(包括漢防己甲素Tet、漢防己乙素Fan、千金藤素Cep、小檗胺Bbm)處理與NPC1功能缺失呈現相似的基因組表型,并證實BBAs具備優異的廣譜抗病毒活性。研究人員以漢防己甲素(Tet)為代表,深入探究了BBAs的抗病毒免疫代謝機制。研究發現,Tet特異性結合NPC1蛋白,發揮雙重抗病毒作用:一方面,抑制NPC1的膽固醇轉運活性,導致膽固醇在溶酶體聚集,從而阻斷病毒入侵細胞的路徑;另一方面,增強NPC1與抗病毒天然免疫關鍵接頭分子STING的相互作用,維持干擾素信號通路的持續活化,筑牢細胞內的抗病毒防線。該抗病毒機制在多種病毒感染動物模型中得到有效驗證。
本研究聚焦膽固醇代謝與天然免疫交互這一前沿熱點,首次闡明BBAs通過靶向NPC1-STING信號軸實現“雙重抗病毒”的創新機制:既阻斷病毒入侵,又激活持續免疫應答。該發現為從免疫代謝角度科學闡釋含雙芐基異喹啉生物堿中藥“清熱解毒”的傳統功效提供了全新理論依據和研究方向。
雙芐基異喹啉生物堿重塑“免疫代謝”抵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機制
我校2023級博士研究生成翠芹和王遙教授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徐安龍教授和王遙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科研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