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北京,秋高氣爽,大美良鄉,色彩繽紛。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建校68周年之際,10月19日,我校舉辦2024年校友秩年返校活動。學校黨委副書記、校友會主管校領導汪慶華,副校長、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閆振凡,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各學院負責人出席秩年返校大會,畢業40周年、30周年、20周年、10周年返校校友代表及師生代表近500人參加大會,大家歡聚母校,再敘師生情,再話同窗緣。大會由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閆興麗主持。
返校邀約片中熟悉的老師深情邀約,牽動著校友的心,聲聲呼喚著校友回家。大會在莊嚴肅穆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
校黨委副書記汪慶華致歡迎辭,他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返校校友表示熱烈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學校建設發展、為中醫藥事業做出無私奉獻的海內外校友致以誠摯謝意。北中醫始終秉持“勤求博采,厚德濟生”的校訓,匯聚“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精神,孜孜求索,引領新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發展;傳承創新,以中醫藥智慧為國家戰略貢獻力量;德術兼修,踐行立德樹人光榮使命。他強調,校友是學校最寶貴的社會資源,母校一直重視校友工作的開展與推進,不斷搭建校友與母校合作交流平臺,營造了溫暖有愛的育人氛圍。學校舉辦校友秩年返校活動,旨在加強校友間聯系,架起與母校溝通的橋梁,締結與良師益友聯系的紐帶。希望校友們能通過這次活動,對學校進一步發展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為母校更好的未來出謀劃策。
副校長閆振凡報告北京中醫藥大學建校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他從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師資建設、科學研究及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等方面,向校友展示了北中醫的發展。學校弦歌不輟68載,人才輩出,承載著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和崇高的醫學使命,肩負著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歷史重任,為保持中醫藥高等教育首善地位和發揮領頭雁作用矢志不渝地努力。同時呼吁校友積極參與共同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校友平臺,促進學校與校友雙向發展,共同為加快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培養卓越人才,為學校中醫藥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閆興麗主持大會
感念師恩,憶往昔諄諄教誨。中藥學院老教師、學校原副校長喬旺忠教授作為老教師代表發言,他感念時光飛逝,作為藥80的班主任,與同學們回首過去的美好時光,回顧北中醫建設發展的歷程,表達了深深的師生情誼,同時為各位同學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
大會各年級校友代表上臺向老教師代表獻花,表達了學生對老師專業培養、靈魂塑造的感恩之情
各年級校友代表依次舉旗向母校報到。四面旗幟的顏色來自于校徽,分別是畢業10周年的綠旗,畢業20周年的藍旗,畢業30周年的白旗,畢業40周年的紅旗,飄揚的旗幟向母校表達校友的歸來。
匯集29個返校班級提供的老照片制作而成的青春微電影,穿越時空,承載著校友們在母校的青春回憶,讓大家回到了在北中醫求學的年代,即使時光荏苒,被銘記的一刻也成為永恒。每位校友在北中醫的青春回憶都是獨特的,再見年輕時的照片,時光定格,大家的思緒回到了曾經的母校,淚濕眼眶。
入學40周年校友代表、1984級中醫專業徐文兵,畢業30周年校友代表、1989級針灸推拿專業馬良,畢業20周年校友代表、原針灸骨傷學院1999級中醫專業邱麗漪,畢業20周年校友代表、2001級中醫醫史文獻專業博士徐江雁,畢業10周年校友代表、2010級法學專業高昊軒依次上臺發言,深情訴說對母校培養的感恩之情,引起在座校友的共鳴,校友的成功是母校的驕傲,母校永遠是校友事業發展的底色和堅強后盾。
畢業20周年校友張陽代表原針灸骨傷學院1999級中醫甲3、針2、骨傷班為母校捐贈榮譽教室1間,閆振凡副校長代表學校接受捐贈,并為捐贈班級頒發捐贈證書。
2000級護理專業校友白楊、曾皖欣、劉美娟帶來小合唱《光陰的故事》,表達畢業校友對母校的眷戀之情。大學生藝術團同學們表演原創舞蹈《燈火里的中國》,展示出在校大學生的風采。
返校大旗傳遞儀式,由今年返校舉旗報到的校友將手中的大旗傳遞給明年秩年返校的校友,寓意著北中醫精神的代代相傳。
大會全體參會人員齊唱校歌《承諾》,大會在歌聲中落下帷幕,大家一同留下珍貴的合影,為北中醫的回憶再添新篇。
此次校友秩年返校大會的舉辦得到學校高度重視以及各職能部門、各學院的大力支持,大家精心安排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全力配合,保證秩年返校活動的完美呈現,凸顯出母校對校友的尊重、關心、關愛,讓校友感受到母校對校友的深情厚意。
人參知母,熟地當歸,四味中藥表達了校友對母校的眷戀之情。每年十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學校都會舉辦校友秩年返校活動,努力將校友返校活動辦成有品位、有意義、有價值的活動,讓在校師生和校友從活動中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得到滋養,加深對學校的情感,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共同為學校創建中醫藥世界一流大學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