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北京中醫藥大學首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示范建設項目暨中醫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及2025年校園開放日活動在良鄉校區舉辦。活動旨在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質量推進中醫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加強大學教育和中學教育有效銜接,展現中醫藥文化魅力,搭建高校與社會溝通橋梁。
高校高中聯動,共謀人才培養大計
研討會以“筑夢岐黃、遠志杏林”為主題,聚焦搭建中醫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大中銜接平臺,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市第五中學、北京市第八中學、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本溪市高級中學、(澳門)蔡高中學等來自全國各省市和澳門地區的50所高級中學的60余位代表參加,其中有20余位高中校領導參會。
在中醫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上,校黨委副書記張繼旺致辭指出,北京中醫藥大學十分重視本科招生工作,積極推進本科招生工作創新機制和深化改革,構建了涵蓋全員、覆蓋全域、貫穿全程的本科招生工作體系,生源質量不斷提升,與高中校合作更加緊密。張繼旺副書記強調,要共筑認知橋梁,通過中醫藥文化普及教育及校際交流合作,助力高中生全面了解中醫藥知識體系;要共育優質生源,學校將擴大合作伙伴校規模,構建中學與大學協同育人新體系,為中醫藥事業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人才;要共建合作范式,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程,聯合打造文化傳承實踐平臺,促進中醫藥文化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招生與就業處處長申堃主持會議并介紹了學校概況和生源質量情況,教務處副處長、岐黃學院常務副院長劉鐵鋼教授介紹了中醫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特色工作,針灸推拿學院程凱教授介紹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項目情況。
會上,學校領導為參會高中授予“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伙伴學校”牌匾,進一步加強各校聯系,推進招生宣傳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黨委副書記王曉楠、北京市京源學校校長吳學安、河北省石家莊第一中學副校長馬瑞華及山西省孝義中學校常務副校長秦林山校長分別做了交流分享。
會議共同探討了如何加強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為高中學生提供中醫藥特色鮮明、更加系統全面的中醫藥進校園教育方案,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本次活動拓展了高中和高校的溝通渠道,探索了高中與高校“校校合作”賦能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新范式,必將為中醫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做出積極貢獻。
名校齊聚杏林,助力學子規劃未來
同期舉辦的校園開放日活動在北京教育考試院的指導下,邀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31所高水平行業特色院校參與。在活動現場,各學院名師及優秀學生代表為考生和家長提供“一對一”專業解答。重點介紹了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的培養特色,吸引了全國數千名考生、家長及中醫藥愛好者,通過沉浸式體驗感受中醫藥學的深厚底蘊與現代創新活力。校黨委副書記張繼旺表示:“我們期待通過校園開放日,不僅能夠介紹高考招生數據和政策,也能夠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中醫藥的價值,為投身健康中國行動埋下夢想的種子。”
環節設置新穎,全面展現學校特色
在校園開放日活動現場,學校精心設計了“高考招生咨詢”“中醫藥文化體驗”“中醫專家義診”等板塊。參與者跟隨師生志愿者的腳步,深度探訪中醫基礎理論課程群綜合實訓平臺、中藥DIY鑒別體驗中心、“10秒”中醫藥體驗館等特色基地和場館,近距離了解中醫藥學科研成果與教學資源。在中醫藥文化體驗板塊,中醫學院和針灸推拿學院舉辦的中醫科普講座氣氛熱烈、座無虛席。在義診區,5位優秀青年醫師為家長和考生把脈問診,充分展現了“望、聞、問、切”中醫診療精髓。學生社團則通過中醫藥文創、養生茶飲、耳穴貼壓、頸肩按摩等形式,踐行“中醫藥惠及百姓”的理念,展現了中醫藥融入現代生活的多元可能。
線上線下融合,拓寬宣傳推廣渠道
除線下活動外,學校同步開啟了“云游北中醫”直播,全景展現校園開放日的盛況,廣大網友通過云端了解北中醫校園開放日的情況,各平臺觀看直播的總數量超過8000人次。招生與就業處處長申堃指出:“校園開放日既是招生咨詢窗口,更是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平臺。”
今年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校園開放日力求創新,在活動整體規模、環節流程設計、高校參與數量、公眾參與渠道等方面均有較大變化,已經成為公眾了解中醫藥高等教育的重要品牌。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將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兼具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的新時代中醫藥人才,為健康中國戰略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