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持續推動教育部“家庭賦能點燃兒童發展之光”鄉村振興項目的深入實施,并充分發揮我校援建的兒童早期綜合發展工作坊與兒童早期發展實踐基地在兒童保健領域的核心作用,護理學院組織師生團隊,于7月13日至18日前往云南雙柏,開展系列豐富多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此次實踐活動緊密圍繞“家庭賦能點燃兒童發展之光”項目主題,涵蓋了親子系列講座、深入的家庭訪談、專題調研、親子活動舉辦、兒童健康服務提供、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以及社區健康教育等多個方面。護理學院段紅梅教授、王惠峰副教授、院團委書記李想,以及來自中藥學院、針灸推拿學院、管理學院、護理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參與了此次意義深遠的社會實踐活動。
“聚焦兒童早期成長,與父母同行,共筑未來之夢”。社會實踐團隊基于“家庭賦能點燃兒童發展之光”項目的前期基礎,精心設計了“心橋夢織:攜手留守童心,共繪成長畫卷”暑期社會實踐項目手冊。行前,段紅梅教授、王惠峰副教授開展了敘事醫學、兒童早期發展與家庭賦能、基于兒童發展之視角促進大學生成長反思等講座,旨在提升同學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促進個人成長。
7月14日至15日,團隊成員深入調研訪談留守兒童家庭,客觀分析當地家庭在兒童健康成長、成功養育等方面的影響因素。項目組與家長積極溝通,提出切實可行且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旨在構建更良好的兒童成長氛圍。此過程也促使大學生反思家庭養育,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與兒童健康服務能力。
“耳穴埋豆展魅力,兒童健康探新途”。社會實踐團隊在我校援建的縣兒童早期綜合發展工作坊內,舉辦了中醫適宜護理技術——耳穴埋豆體驗活動。團隊通過實際操作和深入淺出的理論講解,使當地居民親身體驗并掌握耳穴埋豆技術,為他們提供了支持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的新途徑。團隊成員累計服務當地群眾200余人次,同時介紹了中醫的豐富理論和實踐知識,有效增進了當地居民對中醫文化的了解和興趣。此次活動不僅加強了與雙柏縣居民的溝通與交流,還提升了耳穴埋豆等中醫適宜技術的普及率和應用水平。
“童心共暖話健康,親子活動傳文化”。社會實踐團隊在雙柏縣的工作坊內,為當地兒童及家長精心策劃了一場內容豐富多樣的親子活動,包括親子閱讀、香囊制作、手繪團扇等。活動中,護理學院2022級研究生田宜卉帶來了《關注心理健康 共助家庭成長》的專題講座,她著重強調了關注早期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并深入解讀“兒童成功養育”的內涵,引發在場聽眾的共鳴與深思。
護理學院副教授王惠峰為大家普及了氣道異物梗阻時的海姆立克急救手法,以及兒童常見緊急情況如鼻出血、扭傷、外傷出血的處理技術,并詳細指導了如何正確撥打急救電話。他通過互動提問的方式,增強了聽眾的參與感,共同關注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針灸推拿學院2023級本科生謝楠為家長們分享了小兒推拿健脾的常用手法,中藥學院2023級本科生熊宇晨則介紹了制作香囊的中藥材及其功效,讓家長們對中醫藥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次活動的亮點是《傾聽兒童,相伴成長》親子環節,由護理學院團委書記李想主持。團隊成員分工明確,組織兒童在家長的陪伴下共同制作香囊、手繪團扇,這些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對中醫藥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用畫筆描繪出了他們心中的美好未來。本次活動旨在讓當地兒童了解香囊制作的過程、常用中藥的功效以及香囊背后蘊藏的傳統中醫藥文化,同時促進了兒童家庭成長氛圍的營造。
“中醫交流促發展,共筑兒童幸福長”。社會實踐團隊與縣婦幼保健院的醫護人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討了耳穴療法以及常用中醫適宜技術在兒童保健中的重要作用。雙方一致認為,耳穴埋豆等中醫方法在兒童日常保健中具有獨特優勢,能夠有效加強兒童健康管理。同時,保健院的醫護人員也表達了強烈的愿望,希望未來能在兒科領域開展更多中醫適宜技術,以充分發揮中醫簡便驗廉的特色,進一步擴展中醫兒科診療的內涵和范圍,從而促進中醫兒科的全面發展和完善。
“醫文攜手繪藍圖,共促雙柏展新篇”。社會實踐團隊與雙柏縣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及中醫科醫護人員展開座談,并參觀了醫院中醫科和康復理療科,深入了解其醫療設施、病房環境、診療設備及在醫療技術、服務質量、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特色和亮點,同時掌握了雙柏縣中醫彝藥的發展狀況。此外,團隊還參觀了縣文化館,通過展覽廳、多功能活動室及文化遺產保護區域,深入了解了雙柏縣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最后,團隊參觀了我校援建的雙柏中彝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學習了中彝醫藥的養生理念和健康知識,在互動體驗中深切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脈搏,更加堅定了同學們不負青春、勇擔使命的決心和志向。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為當地兒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健康福祉,還成為大學生鍛煉社會服務能力的寶貴平臺。此次社會實踐是多維行動的綜合體現,它服務于鄉村振興,推進家庭賦能,促進兒童與大學生共發展?!靶臉驂艨棥表椖孔鳛闃蛄?,連接了北中醫師生與雙柏人民、社區家庭及其兒童,共同編織著構建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全社會共生圈”及優化兒童早期發展環境的美麗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