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我校召開了岐黃國醫班學生座談會。校黨委書記吳建偉,副校長谷曉紅,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翟雙慶,校長助理、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劉銅華出席了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教務處處長閆永紅、學工部部長杜偉、招生就業處處長田潤平、國際交流處處長張立平、基礎醫學院院長劉建平、副院長孫紅梅、第一臨床醫學院副院長高穎及教育處副處長周云華、楊承芝,海外留學帶隊教師李海燕、王其燕,以及岐黃班各班班主任與其他相關老師10余人。參加座談會的學生為岐黃國醫班2011-2014級四個年級的23名同學代表,其中2012級與2013級同學曾分別于2014年、2015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生物學院進行了為期三個月左右的留學學習。座談會由閆永紅處長主持。
座談會上,同學們暢談了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海外留學的心得體會、收獲及建議,中醫學專業岐黃國醫班九年制培養模式的感受與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學校工作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赴南洋理工大學留學的同學首先向學校表達了感謝,感謝學校領導、老師為大家爭取了寶貴的海外留學機會。大家一致認為海外留學的收獲很大,同時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大家認為在南洋理工大學三個月的學習,不僅學到生命科學的相關知識,開闊了視野,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而且培養了多思考、多提問題的學習習慣,提高了理解問題和邏輯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了自信力,突破了語言關,提高了英語的聽、讀、說的能力。其他未去海外留學的同學則表達了對海外學習的渴望與向往。
談到岐黃國醫班“九年一貫制”培養模式,同學們更是熱情踴躍,獻言獻策。從中醫經典的內容安排、西醫課程的設置、臨床教學的方式方法、導師的選擇與職業的規劃等方面,每一位同學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與建議,希望學校對岐黃國醫班進一步提高要求,加強中醫經典學習的難度與深度,強化醫學英語的階段學習,增加討論式、啟發式的臨床學習互動與實踐,嚴格各種考核標準。這些意見與建議也表達了同學們對學校的熱愛。
翟雙慶副校長指出,“九年一貫制”岐黃國醫班培養方案是集北中醫50多年來辦學經驗形成的培養方案,凝聚了學校幾代人的心血,既是經驗的集成,又有大膽的創新,當然也會有不足,希望同學們能夠理解與珍惜。翟校長鼓勵同學們要腳踏實地,登高望遠,學會自我管理與自主學習。
谷曉紅副校長感謝同學們參加本次座談會。她強調,作為岐黃國醫班“九年一貫制”培養模式的開拓者,學校對岐黃國醫班高度重視,傾盡全力付出,給予了最優質的資源與配置。自2013年以來學校對同學們提出的意見與建議正在逐步地改進,對本次座談會提出的建議將會進一步改進。谷校長對同學們提出希望,要不怕困難,把中醫學職業當成一種信念,真正熱愛中醫,學好中醫。
吳建偉書記作最后總結。他指出,岐黃國醫班定位為培養中醫領軍人才,是我校在全國中醫學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試點,遠遠領先于國內其他中醫藥院校,這是中醫高等教育史上的重大改革。學校非常重視對岐黃國醫班同學的培養,同學們也要珍惜機會,好好學習。吳書記從思想上對同學們提出了三點要求:首先,要心態平和,志向堅定。學校對岐黃國醫班寄予厚望,但同學們不要以最好自居,要以平和謙遜的態度潛心學習,要做好為醫學獻身的準備,立志成為中醫學界的學者、大師,為祖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其次,要學會主動學習,“等、靠、要”是成不了大師的,一定要善于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積極主動地學習。最后,要有吃苦的精神。大家的學制很長,九年的青春年華都將在北中醫度過,希望大家做好吃苦的準備,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奮斗的青春才是最美好的!祝愿同學們在北中醫身心健康地度過這九年的時光,收獲美好的回憶與優異的成績!
同學們一致表示,非常感謝學校對岐黃國醫班的重視,感謝領導、老師們的辛苦付出,以后會更加珍惜學校提供的各種學習機會,善于利用學校的優質資源,提高主動學習的能力,不辜負學校的殷切期望。
我校是全國第一家已開辦“九年一貫制”模式中醫學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中醫藥高等院校,自2011年以來已招生5屆。今年,教育部在包括我校在內的6所中醫藥類高校中開始試點9年制人才培養模式。至此,我校在中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的先行先試,為全國中醫院校開展人才培養貢獻了經驗,獲得了教育部與行業內的認可。
(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