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在良鄉校區舉辦"黨旗領航·分子探秘"生物化學紅色科創開放日活動。本次活動是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黨建與學科建設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活動由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生化教師黨支部承辦,吸引了校內外30余名青少年學生熱情參與,涵蓋了大學生、中學生及小學生,反響良好。
在"紅色味蕾"分子料理實驗環節,郭冬青副教授帶領同學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實驗。同學們分組觀察了不同溫度、pH及抑制劑條件下鮮榨蘋果汁的酶促褐變反應現象,通過實驗數據記錄和結果分析,同學們深入理解了酶促反應動力學的基本原理。此外,同學們還深入學習了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鄒承魯院士在酶學發展中的貢獻及其執著的科研精神和赤忱的愛國情懷。郭冬青老師特別強調,我國早在幾千年前就將酶應用于造醬、制飴等生產實踐過程中,這也極大地增強了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分子筑夢"結構拼裝活動中,韓琦副教授從日常飲食引入,生動地闡釋了生物體蛋白質的高效消化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在續潔琨教授和韓琦副教授的指導下,同學們使用專業分子模型教具,分組搭建了20種氨基酸的三維結構模型。通過親手操作,同學們直觀地認識了α碳的立體異構現象,比較了不同R基團的特性差異。活動現場,同學們積極討論、互幫互助,充分展現了團隊協作精神。
全體學生和家長參觀了學校“10秒”中醫藥體驗館。在這里,同學們通過現代化的互動展示設備,快速了解了中醫藥的發展歷程和特色優勢。沉浸式的體驗方式讓傳統中醫藥文化變得生動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學習中醫藥的興趣和熱情。
參與活動的初一學生王同學興奮地說:“今天的活動太有意思了!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生物化學知識,更被科學家們的精神所感動。以后我也要像鄒承魯院士那樣,為祖國的科學發展貢獻力量。”學生家長田女士也表示:“這樣的活動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期待北京中醫藥大學能多舉辦類似的活動。”
本次開放日活動將思政教育、科學探索和文化傳承有機融合,為青少年搭建了寓教于樂的學習平臺,充分展現了北京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黨建引領下創新實踐育人方面的積極探索。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將緊密結合事業發展,發揮學科優勢,創新活動形式,打造更多特色品牌活動,為培養德才兼備的新時代中醫藥人才、科技人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