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至29日,我校副校長陶曉華、國際與港澳臺工作部副主任魏鵬參加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組派的“2024國際組織創新人才培養交流團”赴意大利、瑞士的交流訪問,該團由20所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共37名領導和代表組成。
我校此次出訪旨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力圖加強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工作,助力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和輸送體系,提升我校在國際人才競爭中的比較優勢,推動我校師生在全球舞臺上更廣泛地展現中醫藥特色風采。
在意大利期間,陶曉華副校長一行隨團組首先到訪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受到了公使銜參贊李小勇和教育參贊于興國的熱情接待。雙方圍繞意大利教育體系、中意雙邊合作交流、在意國際組織、中醫藥在全球健康領域的推廣應用等情況進行親切交流問答。雙方一致認為,推動中意在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特別是在中醫藥等特色學科的共同發展,不僅有助于創新人才培養,還能夠為兩國在文化、醫療和教育等多領域的合作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此外,代表團還訪問了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以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同IFAD執行副總裁Guoqi Wu、FAO林業司司長吳志民、IFAD人事局局長Stella Atela等領導座談交流,并與十余位由我國選派到羅馬工作的國際組織職員、JPO(初級專業人員)座談,詳細了解國際組織選派及準備程序、任職情況和工作體會,為有針對性培養和推送國際組織人才建立了更清晰的工作目標。座談中,我校國際與港澳臺工作部副主任魏鵬代表團組做重點發言,介紹我校國際教育、人才培養及國際合作等相關情況。
在瑞士期間,代表團首先到訪國際紅十字委員會(ICRC),受到了ICRC運營協調官Enrique L. Contreras的熱情接待。在座談中,Contreras介紹了ICRC在人道主義救援和緊急醫療援助領域的全球運營情況,特別是在沖突地區和災難救援中的醫療支持和健康服務;陶曉華副校長和魏鵬副主任分享了中醫藥在心理康復、創傷管理和慢性病治療中的優勢療效;雙方就高校學生進入ICRC開展實習、志愿服務、職業發展等人才培養路徑、全球健康合作、中醫藥應用推廣等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希望共同推動中醫藥人才的國際化培養,未來通過合作為全球受災民眾提供更多元化的醫療支持。
此后,代表團先后訪問了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聯合國裁軍研究所(UNIDIR)、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聯合國難民署(UNHCR)、世界氣象組織(WMO)等國際組織機構,分別同UNITAR多邊外交司司長Rabih Ei-Haddad、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人力資源主任Kira Kruglikova、UN-Habitat日內瓦辦事處主任Graham Alabaster、UNIDIR政治事務副官Johanna Kleffman等領導開展座談討論,就國際組織人才選拔流程及政策、人工智能、數字健康、遠程醫療、全球可持續化發展、氣候變化等議題充分交流意見。
重點聽取關于國際組織人才招聘的要求和方式,廣泛了解聯合國體系內職業規劃和最新聯合國就業資訊,并就各層次的實習項目、獎學金項目和專業學術合作等議題展開討論,深入探討了未來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的合作機會,積極為中國高校學生和專業人才赴國際組織任職和實習爭取機會,為進一步系統全面完善國際組織人才推送體系建設做好準備。
9月27日下午代表團于日內瓦舉辦“國際組織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邀請聯合國前副秘書長Fabrizio Hochschild、聯合國前助理秘書長Janos Pasztor、日內瓦安全政策中心執行主任、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前秘書長Thomas Greminger大使、日內瓦國際關系與發展高等學院戰略伙伴關系主任Achim Wennmann、日內瓦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開放日內瓦主任Thomas Maillart、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聯絡部前部長任浩、世貿組織高級顧問Lin Youqin等共同參會。會議探討了國際組織對入門級職員的技能要求、知識儲備,以及大學與國際組織聯合培養面向未來的國際組織所需人才的可行路徑;國際組織參與全球治理的方式和內容、面臨的挑戰,以及在該領域與中國合作的前景和可能。最后代表團分組針對不同領域和機構,與國際組織專家開展學生實習項目以及科研合作的一對一合作洽談。
此行訪問取得了圓滿成功。我校通過訪問意大利、瑞士兩國所在國際組織,與人事部門、管理部門進行交流座談,實地了解國際組織人才需求以及國際組織與高校合作模式,進一步拓寬我校與多領域專門性國際組織的合作,為建立人才定向實訓實踐、實習項目等深入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9月9-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北京中醫藥大學將繼續積極開展國際教育和學術交流,不斷擴大國際合作,致力于參與全球治理,推動中醫藥人才的國際化培養,為推動全球健康事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