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傳承中華根脈、致力文化創新,國學名家名師高峰對話——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成立十周年學術論壇暨校友返校活動”在我校良鄉校區西院綜合樓一層報告廳舉行。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唐志書,黨委副書記張繼旺,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院院長孫光榮,我校高級訪問學者、原《光明日報》總編輯敬天林,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熙國,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楊慶中,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總編輯裴顥,人民政協報文化傳媒公司融合發展部主任郭思遠,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甄艷,《中國古代名醫油畫像》編委會秘書長崔建潮,中國實學研究會中醫藥科技委員會執行主任孫文舉,我校福建校友會副會長黃立民和安陽市湯陰縣、鄭州市管城中醫院等數十家友好合作單位以及校內30多個教學機構、職能部門、醫療機構、科研產業教學服務機構、京外臨床教學機構的領導出席本次活動。國學院創院時期的領導班子成員張其成院長、毛嘉陵副院長、王育林副院長和現任院長李良松、副院長李蔓荻以及國學院全體教職工、研究生和畢業生校友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國學院黨支部書記劉怡桐主持。
唐志書校長首先代表學校致辭。他指出,十年來,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和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國學院堅持黨建引領,夯實思想根基,切實加強國學傳承與文化傳播,持續推動科學研究與學科建設,認真打造國學特色課程體系,大力推進師資隊伍建設,不斷發揮優勢,彰顯本色,服務社會,回饋國家。唐校長強調,在新的征程上,國學院全體師生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在聯結與辯證關系,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執著的努力,譜寫中醫藥文化事業新篇章。
張繼旺副書記和我校高級訪問學者敬天林共同揭曉了國學院院徽。這是國學院院徽的首次亮相,院徽的構圖取自坎離相抱之圖,有水火相通,日月相合,陰陽相映之義,寓意國學院事業發展政興人和、順暢調和。方案構圖由國學院美育教研室許大鵬老師設計,其中英文翻譯出自我校著名醫學英語大家、人文學院方廷玉教授。
北京大學國學大師樓宇烈先生、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張立文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田金洲教授,我校高級訪問學者敬天林先生分別向學院送來了視頻祝福和寄語。他們對國學院成立十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賀,對國學院十年來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的贊揚,希望學院為中醫藥的振興發展、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更大貢獻。
國醫大師孫光榮發表致辭。他表示,國學院十年來的發展根基牢固、步伐穩健、道路寬廣,前景光明。展望未來,希望國學院在中醫藥文化研究、傳承、傳授、傳播等諸多方面繼續深入探索研究,為新時代中醫藥學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做出更大貢獻。
國學院院長李良松就學院十年來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匯報,國學院王育林教授代表老教師、段曉華教授代表中年教師、校友浙江中醫藥大學劉珊副教授代表青年教師依次進行了發言。
我校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閆興麗宣布國學院校友會成立。她表示,國學院校友會的成立必將更好地聯系校友、團結校友、服務校友,促進學校和校友之間的緊密凝聚和共同發展。唐志書校長為國學院校友會組織機構授旗并頒發證書。
國學院師生、校友代表與兄弟單位、友好合作單位等向我院贈送了紀念賀禮,表達了對學院的美好祝福。
會議同時舉辦了“傳承中華根脈、致力文化創新——國學名家名師高峰對話”學術論壇。論壇由北京林業大學李明副教授主持。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熙國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楊慶中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張其成教授圍繞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對話與研討。
當日下午,國學院開展院內師生和返校校友座談會,本次座談會共分為中醫文化學科師生座談會、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國學院)師生座談會、非學歷教育校友座談會三組。會上,大家圍繞學科建設和師生情誼開展熱烈討論,同敘友誼,共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