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文化發展的戰略部署,更好地推進“第二個結合”的理論和實踐創新,6月21日,由北京中醫藥大學主辦,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承辦,《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編輯部協辦的習近平文化思想研討會暨首屆“第二個結合”學術論壇在我校和平街校區召開,大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的近50位專家學者和碩士研究生參加會議。會議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邱仁富主持。
校黨委書記王瑤琪在講話中表示,“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高校作為文化重地、人才高地和育人基地,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載體和重要場所,也是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陣地,要切實發揮好文化傳承創新職能,認真學習貫徹、并研究闡釋好習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精髓實質,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文化傳承創新。王書記向與會專家學者介紹了北京中醫藥大學秉持“人心向學、傳承創新”理念與“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宗旨,在強化學科優勢、彰顯文化特色、搭建研究平臺等方面,聚焦“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和取得的工作成效,強調要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在推進“第二個結合”過程中,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和價值,聚焦闡釋中醫藥文化的理論內涵與發展之道,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的重要論述相關研究,進一步彰顯和發揮中醫藥文化的時代價值,更好地為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貢獻力量。
論壇上半場由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段丹杰主持。教育部長江學者、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永貴、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黃剛、首都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楊淑敏、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楊增崠、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趙付科分別以《全面把握文化主體性內涵的辯證邏輯》《從“第二個結合”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貢獻》《以“第二個結合”夯實文化自信根基》《理解新的文化使命的深層蘊意》《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蘊含的辯證特質》為題,圍繞論壇主題進行了深刻闡釋。
論壇下半場由中國中醫藥報編輯林曉斐主持。《光明日報》原總編輯敬天林圍繞中醫藥文化與“第二個結合”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它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理念和醫學智慧,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資源,中醫藥學的地位、作用很重要,不能看低了,也不能看小了,要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是“偉大寶庫”“科學瑰寶”“寶庫鑰匙”“文明結晶”的科學定位。天津大學社會主義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康、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張超、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貴賢、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陳文旭、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袁和靜分別以《中醫藥文化與新文明構建》《理解與把握中華文明健康轉型的獨特優勢》《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的“第二個結合”》《“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論中華文明的思想精華與馬克思主義相契合》為題作了專題報告。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程旺作總結發言,他提出,在文化傳承發展的新階段,本次會議的研討將推動研究中心繼續深入開展好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闡釋,繼續高質量推進好“第二個結合”的研究工作,研究中心將著力推進中醫藥特色的文化闡釋和“第二個結合”相關研究,更好地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