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三屆習近平文化思想研討會暨“第二個結合”學術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由北京中醫藥大學主辦,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承辦,北京高校黨建“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協辦。論壇主題為“‘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邀請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家學者和碩博生80余人共同參與。
論壇開幕式上,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王瑤琪出席并致辭。她指出,在“第二個結合”的指引下,深入探討馬克思主義同中醫藥文化相結合的深厚理論內涵與重要意義,是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的關鍵之舉,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王瑤琪書記強調,北京中醫藥大學將一如既往地踐行“第二個結合”,推動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為文化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開幕式由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邱仁富主持。
在大會主旨報告特邀中央“馬工程”首席專家、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劉書林講授,他提出深化“第二個結合”研究需辨析的五個理論問題,涵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個結合”及其歷史演進、新時代提出“第二個結合”的歷史條件、文化傳承中的批判與吸收、與世界各國文明成果的借鑒關系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總體性著眼點等。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增崠圍繞“第二個結合”破解“古今中西之爭”展開深入探討,從問題實質、超越對立、消弭張力及現代啟示等方面剖析外來文化本土化與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關鍵。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黃剛聚焦“天下為公、天下大同”范疇的時代轉化與理論創新,闡述“第二個結合”在傳統文化概念現代轉化中的體現及其與共產主義理想的契合性。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沈永福則從中華文化主體性的建構、內核和方法三個層面,探討“第二個結合”與文化主體性的關系。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趙春麗從五個方面探討生成式人工智能對意識形態生產范式的變革。本次主題報告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中國黨政干部論壇》編輯部主任張世貴主持。
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鄭士鵬從人民性、原創性、民族性、世界性四個方面闡發習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創新的鮮明特質。中國礦業大學(徐州)教授孔憲峰從文化學角度闡述“第二個結合”的實現機理和重大意義。周口師范學院教授苑申成從四個方面闡釋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歷史智慧。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譚備戰圍繞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與中醫藥文化的契合性進行闡釋。三亞學院教授王宏海探討習近平文化思想對研究《黃帝內經》的價值指引。本次主題報告由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趙付科主持。
上午主題報告環節結束后,大會組織與會師生參觀了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兩個自設教學實踐基地——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展廳和“大醫精誠”醫德展廳,與會專家對北京中醫藥大學在馬克思主義同中醫藥文化相結合上的教學與科研創新給予了高度評價。
下午,分論壇上,來自全國不同高校的專家學者和碩博生圍繞“兩個結合”主題,從多個視角展開深入研討與交流,涵蓋“第二個結合”的主體性向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的現代詮釋困境與路徑、傳統智慧在現代領域的轉化與升華、文化符號對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作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三重維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探源與意義、法治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新的文化生命體的內涵與發展、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構建、中華文明現代轉型的審視、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價值觀、生態觀的契合與話語創新、文化主體性的鞏固、中醫藥文化助力中華文明現代轉型等多個方面。
閉幕式上,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程旺作大會總結發言。他對與會領導、專家、同仁和會務工作者表達了衷心感謝,指出本次論壇恰逢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九周年,主題聚焦、專題多維、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生動彰顯了習近平文化思想與“第二個結合”的強大魅力與廣闊前景。程旺表示,北京中醫藥大學已成功舉辦三屆習近平文化思想研討會暨“第二個結合”學術論壇,搭建了特色鮮明的學術交流平臺,呼吁大家共同努力,持續推動“兩個結合”研究,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貢獻力量。
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為深入研究習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寶貴契機,也為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醫藥文化的融合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