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有關要求,探索課上課下協同、校內校外一體、線上線下融合的育人機制,弘揚“大醫精誠”精神,推進“德醫雙修”,努力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1月21日,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學院聯合赴陜西銅川設立社會實踐基地并開展新時代醫德醫風醫道建設和中醫藥文化發展座談交流。
1月21日上午,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學院一行五人來到銅川市孫思邈紀念館,參加“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學院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邱仁富、國學院院長裘梧、銅川市市中醫藥發展中心主任靳康鵬、藥王山管理處副主任陳同新共同為基地揭牌。
靳康鵬在致辭中指出,要以社會實踐基地為平臺進一步加強校地合作,發揮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國學院的優勢,積極挖掘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入研究其豐富內涵和當代價值,展現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推進銅川中醫藥文化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邱仁富在致辭中表示,設立實踐基地,最主要目的在于立德樹人,把學生培養好,探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方式。他指出,在藥王山腳下探討醫德醫風醫道對于傳承中華文脈醫脈具有積極意義,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率先成立新時代醫德醫風醫道中心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傳承好、闡釋好大醫精誠精神,發掘好運用好中醫藥文化資源,拓展人才培養平臺,發揮思政引領力,提升健康引領力。
“弘揚孫思邈醫德醫風暨中醫藥文化發展座談會”在孫思邈紀念館會議室召開。銅川市中醫藥發展中心、銅川市藥王山管理處、銅川市文化旅游開發公司、藥王故里孫塬村、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銅川市人民醫院、耀州區孫思邈中醫院、陜西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相關領導和專家2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座談會圍繞堅持健康優先發展的價值導向、中華傳統醫德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大醫精誠”之“精”的育人意蘊、藥王山在中醫藥文化中的地位與價值、孫思邈和藥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醫藥文化資源挖掘與利用、中醫藥文化產業的開發與發展、中醫藥文化推進醫學發展、藥王文化產業化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學術研討。大家一致認為,要深入挖掘和整理孫思邈的醫德醫風醫道的相關材料,感悟“大醫精誠”精神,不斷傳承好古代名家名醫的懸壺濟世、醫者仁心的高尚品質,并有機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
期間,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學院一行在銅川市中醫藥發展中心、耀州區中醫藥發展中心相關同志陪同下參觀了孫思邈紀念館等,調研當地中醫藥文化進中小學的實踐情況,為持續推進我校“大醫精誠”醫德展廳建設收集素材。
座談會結束后,銅川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雷穎,銅川市衛健委主任趙小龍會見了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學院一行,就深化校地合作、發揮社會實踐基地育人功能、推進銅川中醫藥文化事業發展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陜西銅川是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的故鄉,傳承了5000多年中華文明和中醫藥文脈,積淀了千百年來藥王孫思邈的醫藥經驗、醫德精神和思想精髓,是新時代中醫藥行業開展醫德醫風醫道建設、開展中醫藥文化產業建設的寶庫。我校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重要指示,以社會實踐基地為平臺深入發掘闡釋弘揚銅川市中醫藥文化,積極探索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轉化為培養新時代中醫藥人才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積極服務“健康中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