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長期以來,北京中醫藥大學結合扶貧幫扶工作,以中醫藥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近日,《中國中醫藥報》以《打造中藥材特色交叉點》為題,進行專門報道。全文如下: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
云南省楚雄自治州雙柏縣,地處楚雄、玉溪和普洱交界處,是集山區、民族、貧困為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山區面積占99.7%。然而這里也是云南省中藥材種植重點區域,種植資源優良,生態環境好,森林覆蓋率高,具有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地理優勢。2019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4.1萬畝,已基本形成以白扁豆、茯苓、佛手為主的品種結構體系,3個品種的種植面積達到了全縣總面積的63%。
雖然這里中藥材資源豐富,但中草藥規范化種植和質量控制水平較低。作為雙柏縣的中央定點扶貧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將中醫思維引入扶貧工作,把脈定證、辨證施治,瞄準當地道地藥材豐富、天然環境優越、農民有藥物種植基礎、政府希望發展中藥產業這些積極因素,與自身高等中醫藥學府的平臺優勢、學科優勢、專家優勢和資源優勢相結合,打造中藥材產業這個“特色交叉點”,把中醫藥的種子播撒在農民心坎上,助力中醫藥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學校多次組織專家實地調研,對雙柏縣愛尼山鄉黃精、重樓、續斷等中藥材種植基地和生物醫藥企業進行考察,并選派了學校中藥學院馬濤教授掛職副縣長,充分發揮其中藥學專業背景和云南醫藥企業的工作經歷優勢,為雙柏縣中藥材種植和產業發展提供支持。馬濤此前曾在昆藥集團藥物研究院從事新藥研發項目管理工作。再次回到這篇熟悉的土地,他說,“雙柏縣是云南省第一批‘云藥之鄉’,自然資源豐富,生態資源優質,非常適合中藥材種植開發,讓我切身感受到中醫藥發展的活力和潛力。”
結合雙柏縣“一縣一業”發展需求,北京中醫藥大學專家團隊多次赴雙柏開展“產業診斷行動”,研討中藥資源產業的破局路徑與雙柏縣中藥產業的發展構想,指導中藥材育苗、種植、加工、深度開發等技術,指導編制《雙柏縣中藥材種植和生產加工(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和《愛尼山鄉10萬畝中藥材科技園區產業發展規劃》。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幫扶支持下,雙柏縣已經掛牌成立教育部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工程中心雙柏試驗站。通過建立手機APP與國家中藥材大數據平臺比對分析,健全中藥材質量管理可追溯系統,助力雙柏縣中藥材產業實現差異化、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的閉環發展,從而讓雙柏產出的優質中藥材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并且協調引進昆藥集團加盟共促雙柏縣中藥產業發展,促成雙柏縣與昆藥集團簽訂《道地中藥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針對當地茯苓、白扁豆、滇龍膽三個中藥品種掛牌成立“昆中藥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三年內昆藥集團將每年從雙柏采購各類道地中藥材,極大暢通了農戶種植中藥材的銷售渠道,加快了雙柏縣中藥材產業“走出去”的步伐。協調聯絡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在雙柏縣建立“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彝藥種植示范基地”,為打造雙柏縣彝藥品牌奠定了基礎。利用學校中醫藥研發優勢,研發扶正祛邪固體沖劑、降糖固體沖劑、百佛解郁固體沖劑、五花解郁固體沖劑、明目固體沖劑、食物抗生素固體沖劑、護肝解酒固體沖劑等7個高附加值創新保健食品,預計年底將完成備案審批及上市。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中,中醫藥產業發展將發揮出獨特的優勢,讓中醫藥這一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在新時代煥發更多的活力,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