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專項”項目成果介紹
“十三五”期間北京中醫藥大學先后承擔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6項,其中“中醫藥現代化專項”11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專項”3項、“公共安全風險防控重點專項”1項、“主動健康與科技應對專項”1項,立項總經費達2億元,居中醫藥院校之首。在項目執行期間,各項目組的科研人員始終保持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各項目組不僅嚴格按照既定的計劃和目標,穩步推進課題的各個階段,而且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策略,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根據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管理要求,項目執行結束后,依托單位及科技部分別啟動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及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為了更好的完成驗收工作,科技處組織各項目認真學習了科技部關于各類項目績效評價驗收各項新政策、新方法、新要求,并組織各項目組擬訂“課題績效評價驗收方案”并組織驗收工作會。各項目組通過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其中12個項目已經順利完成結題工作并全部通過科技部的綜合績效評價,且其中有4個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綜合績效評價為“優秀”。
項目名稱:基于辨證保健的中藥復方保健產品評價技術體系研究及示范研發平臺的建立
項目負責人:王林元
成果介紹:
針對目前中藥復方保健產品的研發及應用過程中存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不到位、缺乏科學規范的中醫功效評價方法、產品作用機制和內涵不清楚、產品評價體系和支撐條件不規范等問題,本項目開展了中醫藥健康理論研究、方法建立、平臺建設、產業化等系統研究,完成各類科技研究報告669份,發表文章101篇,申報專利8個,申報標準7項,示范研發了9款中藥復方保健產品。
項目在執行期內完成了研究既定目標,并取得以下成果:
(1)以中醫辨證理論辨證論治和治未病理論為基礎,首次明確提出“辨證保健”新理論,科學區分“疾患”與“病痛”的不同,貫徹“同疾異健”“異疾同健”的中醫保健法則,體現精準保健的目的;
(2)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中藥保健產品研發指導原則,針對41個保健功能和143個中醫證候保健人群形成了具體的研發指導原則及其功效評價體系、安全性評價體系、新產品研發評價體系;
(3)研究并建立中藥復方保健產品中醫功效評價規范,形成了系統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
(4)首次將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科學評價方法相結合,在現行的保健功能評價方法的基礎上,探索和建立了中醫功效評價方法以“理論-功能-功效-產品”為研究思路,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減肥、緩解視疲勞、祛黃褐斑、增強免疫力、通便、輔助降血尿酸8種保健功能所對應的9個中藥復方保健產品進行藥學研究、安全性評價、功能功效評價、中醫功效現代科學內涵研究、人體小樣本、大樣本功效試驗評價等研究工作,實現9個產品的深度開發及產業化。
(5)整合優勢資源,形成建立了中藥復方保健產品功效研究、安全性評價及新產品研發三大平臺,為中藥復方保健產品的研發提供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過程指導。
通過本項目的研究,科學闡釋了傳統中醫健康理論的現代內涵,充分發揮了中醫藥在現代大健康事業發展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滿足日益精準化和個性化的健康需求提供了有益的保障,也為中醫藥大健康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及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