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專項”項目成果介紹
“十三五”期間北京中醫藥大學先后承擔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6項,其中“中醫藥現代化專項”11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專項”3項、“公共安全風險防控重點專項”1項、“主動健康與科技應對專項”1項,立項總經費達2億元,居中醫藥院校之首。在項目執行期間,各項目組的科研人員始終保持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各項目組不僅嚴格按照既定的計劃和目標,穩步推進課題的各個階段,而且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策略,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根據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管理要求,項目執行結束后,依托單位及科技部分別啟動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及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為了更好的完成驗收工作,科技處組織各項目認真學習了科技部關于各類項目績效評價驗收各項新政策、新方法、新要求,并組織各項目組擬訂“課題績效評價驗收方案”并組織驗收工作會。各項目組通過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其中12個項目已經順利完成結題工作并全部通過科技部的綜合績效評價,且其中有4個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綜合績效評價為“優秀”。
項目名稱:中歐中醫藥慢病防治合作模式探索和關鍵技術研究
項目負責人:王英姿
成果介紹:
慢病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中醫藥在慢病防治體系的多個環節中發揮重要作用。該項目通過8家中歐機構合作開展了中歐中醫藥慢病防治合作模式探索和關鍵技術合作研究,助力中醫藥國際化發展。
該項目通過中歐合作,在政策戰略、技術合作層面、應用服務層面取得了以下成果:
政策戰略層面:為中歐健康特別是在中醫藥慢病防治領域的合作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政策建議,形成中歐中醫藥領域調研報告3篇,政策建議報告1篇,推動中歐中醫藥合作成為雙方健康領域科研合作的優先主題,貢獻慢病時代的中國方案;
技術合作層面:
(1)引進了歐方先進的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篩選出千子中主要活性成分治療肺癌的新靶標,為中藥抗腫瘤作用研究提供了新 的分子機制和理論基礎,實現重要的技術突破,極大提高了中藥藥效物質及作用機制研究效率;
(2)將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精準醫學理念相結合,構建了生物相容性高、低毒安全、高效精準的多功能新型靶向給藥系統,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3)根據中醫“內病外治”理論制備了使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好、作用持久、對慢性疼痛有確切療效的特色中藥制劑穴位貼片,具有顯著的市場推廣價值與優勢。
應用服務層面:
(1)中方搭建了中醫藥信息服務平臺網站和智慧健康云手機APP,加速該項目中歐中醫藥合作的科技成果由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速度;
(2)歐方開發建設了中歐健康網絡中心網站,形成7份戰略建議報告,促進了歐洲和中國之間的健康研究和創新合作。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該項目發表國內外高水平論文7篇,國際
會議論文5篇,申請發明專利2項,授權發明專利1項,獲得軟件著作權5項,舉辦國際會議交流27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7次,推動中醫藥慢病防治研究的國際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升了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是一個有創新、有特色、有重大意義的國際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