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報》
補腎法治不育癥機制猜想
『中醫藥治療是臨床醫生治療男性不育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手段,也是獲得簡單、方便、經濟的自然受孕的常用方法。由于這種治療方法與現代的醫學發展趨勢一致,因此得到廣大醫生和患者的青睞。在近日由北京中醫藥學會男科專委會、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辦的2013岐黃男科論壇上,專家圍繞男科疾病的療效提高展開了學術研討。』
受生物學、環境和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男性不育癥患者呈逐年增長趨勢。國內報道,育齡夫婦不育發生率約為12.5%,而不育夫婦的離婚率是正常人群的2.2倍。不育已成為影響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選擇男性不育癥作為重點研究課題。
中醫認為“腎藏精,主生殖”,腎不藏精是男性不育癥的主要原因。筆者對800例男性不育癥患者中醫證候分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男性不育癥中醫證候十分繁雜,多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證型組合;基本證型出現頻率較多的是腎陰不足證,為649例(占81.1%),腎陽虛衰證599例(占74.9%),濕熱下注證445例(占55.6%),且多合并兼夾證出現。調查結果符合中醫歷代醫家對男子不育“腎虛為本,濕熱瘀毒蟲為標”的基本認識,故臨床上以補腎法治療男性不育癥,取得了較明顯的療效。
那么,補腎法治療男性不育癥的機制是什么?鏡子在曲細精管中產生,并經直細精管、睪丸網及附睪輸出管進入附睪,循附睪頭-體-尾運行,在附睪中精子成熟并暫貯存于其尾部,在此過程中受SCF/c-kit信號系統、生殖內分泌、微環境、基因等多方面的調控。腎在“藏精、主生殖”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保障精子正常產生與成熟兩個方面,因此我們設想補腎法治療男性不育癥的部分機制可能是:1.調節生殖內分泌、SCF/c-kit系統而起到影響精子發生的作用。2.調節肉堿水平而起到促進精子在附睪中成熟的作用?;诖朔N設想,我們應用腺嘌呤誘發大鼠出現生精細胞損傷,用補腎法(補腎生精丸、右歸膠囊)進行干預,從生理、生化和組織學等方面觀察補腎法對模型大鼠生育力的影響。結果發現應用補腎法可明顯改善模型大鼠曲細精管的結構,減少生精細胞的凋亡,提高精子數量及活動率,改善內分泌功能,促進精核蛋白基因表達,降低睪丸組織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附睪肉毒堿含量,促進精子成熟。補腎生精丸、右歸膠囊對腺嘌呤誘發的大鼠生精細胞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醫補腎法治療男性不育癥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