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馬文福教授和王如峰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雜志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APSB)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mechanism of a dual-functional enzyme DgpA/B/C as both a C-glycoside cleaving enzyme and an O- to C-glycoside isomerase”的研究論文,北京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作為第一單位。生命科學學院19級碩士研究生賀鵬飛和王莎為共同第一作者。
黃酮碳苷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多種中藥中,是中藥發揮藥效的重要成分之一。此類成分包括葛根素、葒草素、牡荊素等的糖基以C-C單鍵與苷元連接。由于C-糖苷鍵的特殊穩定性,導致碳苷類中藥成分大多難以被代謝。而人源腸道菌PUE分泌的DgpA/B/C蛋白質復合物能夠特異性地切割葛根素的C-糖苷鍵這一過程的分子機理并不明確。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馬文福團隊與王如峰團隊合作首次解析了DgpA與底物結合的復合物晶體結構,發現了DgpA/B/C既是一類碳苷類裂解酶,同時也是轉化氧苷到碳苷類的異構酶。這些發現不僅揭示了酶介導的C-糖苷鍵斷裂機制,而且可為碳苷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提供新思路。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APSB)2011年創刊,由中國藥學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共同主辦。JCR分區Q1區,位列全球275本Pharmacology & Pharmacy學科類期刊第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