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凌草甲素是從中藥冬凌草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四環二萜類化合物,具有廣譜抗腫瘤作用,但其低溶解度和毒副作用限制了在抗腫瘤領域的應用,我校中藥學院倪健教授團隊在前期構建的腫瘤“個性化”金屬有機骨架靶向遞藥系統的基礎上,采用細胞膜靶向修飾鐵基金屬有機骨架納米粒,融合鐵死亡、光動力治療、化學動力治療和免疫治療等四種抗腫瘤作用,實現“四位一體”協同抗腫瘤治療作用,為基于中藥的靶向遞送及多重抗腫瘤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研究通過腫瘤細胞和樹突狀細胞融合形成的雜交細胞膜修飾納米粒可誘導納米粒子腫瘤主動靶向,在腫瘤微酸性和高濃度GSH環境觸發下釋放Fe3+和冬凌草甲素,調控Hspb1/Pcbp1/Ireb2和Fsp1/Coq10通路,促進細胞鐵死亡。Fe3+誘導的化學動力治療,TCPP誘導的光動力治療,CaO2誘導的腫瘤微環境改善,協同致敏鐵死亡。此外,本文還針對鐵基納米載體在體內的分布和清除情況展開研究,表明納米平臺在腫瘤部位顯示出特異性的蓄積,金屬鐵離子可以在一個月內通過腎臟排出體外,未在體內造成蓄積,顯示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相關研究成果以“An Iron-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platform for Enhanced Ferroptosis and Oridonin Delivery as a Comprehensive Antitumor Strategy”為題發表在中科院一區Top期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https://doi.org/10.1016/j.apsb.2024.05.015)。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博士研究生蔡夢如為論文第一作者,倪健教授、尹興斌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和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托舉人才的資助。研究團隊針對中藥活性成分在抗腫瘤方面的應用開展了系列研究,借助金屬有機骨架材料等納米靶向遞送系統,通過鐵死亡、細胞凋亡、細胞焦亡等作用,充分發揮中藥抗腫瘤活性,達到增效減毒的作用。相關研究已在Acta Pharm Sin B、ACS Nano、Nano Letters、Nano Research、ACS AMI、J. Colloid Interface Sci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