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專項”項目成果介紹
“十三五”期間北京中醫藥大學先后承擔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6項,其中“中醫藥現代化專項”11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專項”3項、“公共安全風險防控重點專項”1項、“主動健康與科技應對專項”1項,立項總經費達2億元,居中醫藥院校之首。在項目執行期間,各項目組的科研人員始終保持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各項目組不僅嚴格按照既定的計劃和目標,穩步推進課題的各個階段,而且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策略,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根據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管理要求,項目執行結束后,依托單位及科技部分別啟動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及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為了更好的完成驗收工作,科技處組織各項目認真學習了科技部關于各類項目績效評價驗收各項新政策、新方法、新要求,并組織各項目組擬訂“課題績效評價驗收方案”并組織驗收工作會。各項目組通過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其中12個項目已經順利完成結題工作并全部通過科技部的綜合績效評價,且其中有4個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綜合績效評價為“優秀”。
項目名稱: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輕度-中度-重度)中醫藥治療方案循證優化及療效機制研究
項目負責人:李軍祥
成果介紹:
本項目完成了中醫藥治療630例輕、中、重度活動期UC的多中心、隨機、陽性藥對照的RCT研究,為中醫藥治療UC提供了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突顯中醫藥對疑難病證辨證論治的特色與優勢。同時本項目以人體、動物、細胞為研究對象,從宏觀到微觀闡明了中醫藥治療UC的潛在作用靶點和免疫學作用機制。此外該項目還基于循證醫學證據和臨床研究形成了優化的中醫藥治療UC的指南和專家共識意見,建立了三位一體的UC古籍庫和評價體系和中醫藥治療UC的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
本項目超額完成各項考核指標,并取得了以下成果:
(1) 撰寫完成并提交了10份科技報告和1份項目整體科技報告;見刊SCI論文25篇,累計IF:143.45;申請專利及軟著共7項,已獲得授權4項,含軟著1項;
(2) 清腸溫中片作為創新中藥新藥,已獲得Ⅱ期臨床試驗批件;
(3) 制定UC指南和共識意見3項,目前已正式發布《中成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應用指南》和《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指南(修訂)》2項。
本項目開發中醫藥治療UC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可以規范基層醫生做好UC的診療工作,提升診療UC的整體水平,可為醫療條件欠發達地區的醫生提供較為完善的輔助決策,緩解醫療資源不均衡等社會問題。此外,本項目明確虎地腸溶膠囊、清腸溫中方和新烏梅丸方對輕度、中度、重度UC臨床療效確切,衛生經濟學角度優勢明顯,充分彰顯了中醫藥治療疑難病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