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我校召開《中醫藥與中華文明》開題匯報會。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國家社科規劃辦副主任趙川東,中央編譯局原局長韋建樺,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李經緯,原中殘聯副理事長、華夏出版社社長王智鈞,我校黨委書記吳建偉,副校長谷曉紅,黨委副書記靳琦,副校長喬延江,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林志華,副校長王偉及相關學院、職能部門負責人,課題組專家出席會議。靳琦副書記主持會議。
課題首席顧問王國強同志在講話中首先向我校重視中醫藥軟科學的研究、積極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建言獻策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出,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中醫藥軟科學的研究,并取得階段性成果。此項課題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家社科規劃辦聯合設立,將中醫藥的軟科學研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意義重大。
他強調,首先要充分認識“中醫藥與中華文明”課題的重大意義。課題從中華文明的宏大視野來看待中醫藥,以及中醫藥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將有助于厘清中醫藥與中國夢的內在關聯,推動中醫藥為中國夢的實現做出應有的貢獻;將有助于梳理中醫藥發展的規律,促進中醫藥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其次,課題研究中要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和科學方法,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指明了中醫藥的歷史定位、科學內涵和當代價值,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既指明方向,又提供“鑰匙”。課題組要堅持把總書記的講話作為根本遵循。最后,要善于運用中醫藥的基本理念開展研究。課題研究要注重整體把握,避免簡單重復,各子課題之間要互相貫通、印證,子課題負責人之間要互相學習、借鑒。
他要求,課題要堅持目標導向,明確課題的研究目的和產出。課題組只有做好中醫藥與中華文明的關系研究,才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現實價值。要重視對中醫藥發展脈絡的梳理,厘清中醫藥與中華文明的關系是前提,挖掘中醫藥與中華文明的內涵是關鍵,這對于明確工作著力點,營造有力的中醫藥發展環境,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要做好如何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進一步弘揚中醫藥文化。
最后,王國強同志對我校重視傳統文化教育,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各項工作全面發展表示肯定,希望學校繼續支持課題的開展,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多做貢獻。
課題負責人、北京中醫藥大學訪問學者、《光明日報》原總編輯敬天林先生首先介紹了課題的意義和依據。他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明和中醫藥學的論述,是“中醫藥學與中華文明”課題立項和實施的基本遵循。中醫藥學的傳承發展和研究現狀,為課題立項和實現課題目標提出了迫切需要。學校領導和各學院高度重視,為課題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為此,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家社科規劃辦公室設立了“中醫藥與中華文明”特別委托項目。敬天林還從課題進展、子課題的框架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作了匯報。
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課題的意義。專家們表示,此課題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講話的詮釋,是對中華民族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的挖掘和深入,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中醫藥發展、豐富馬克思主義內涵、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課題涵蓋了中醫藥學和中華文化多個方面,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和創新性。建議課題組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要堅持學術與實證相結合,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的內在聯系,探索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要注重科學研究與培養人才相結合,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各學院負責人表示會全力支持課題的研究,落實所負責課題分階段的具體措施,組織好本院專家進行階段性和最終的審稿,圓滿完成課題任務。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