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國學國醫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五場在逸夫館二樓報告廳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胡孚琛教授應邀作了“心術與醫術”專題講座。
國學院院長張其成教授首先介紹了胡教授,并聘任胡教授為我校國學院榮譽教授。胡教授首先和大家分享其早年從師學習的經歷,隨后講述了他認為在中華文明的典籍中,《道德經》、《黃帝內經》、《周易參同契》、《易經》、《傷寒雜病論》、《孫子兵法》、《鬼谷子》、《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八本書都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最高智慧,其中老子的《道德經》為群經之首,必將會成為21世紀全人類家喻戶曉的文化寶典。他說,道學文化作為一種“生道合一”的學說,將“生命”本身視為“道”的體現,道學將“醫身”與“醫國”同一,因而中醫藥學本身就是道學,道學文化最終將成為人類進入大同社會的普世文化,而中醫藥學理論應屬于道學文化的范疇。
然后,他談到中國道學的人體觀是將人看作精、氣、神三個層次的動態自組織系統,以精為基礎,氣為動力,神為主宰;道家的醫藥養生學,大致分健身術、醫療術、養生術三類方術,都是在形、氣、神三個層次上用功夫。他提出,道學的生態智慧重在激發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注意協調人和環境的關系,促進人的心身健康。最后,他說我們要從道學文化中將中國醫藥養生學開發出來,將新道學文化傳播到整個人類,讓全世界都了解中國的中醫藥養生學文化,并提出用中國傳統醫藥學的自然生態醫學思想重構西方醫藥學,在中醫生態理論的指導下促進中西醫結合,這才是21世紀人類新的自然生態醫學發展的方向。
講座現場氣氛熱烈,同學們積極提問,胡教授熱情解答,同學們紛紛表示大講堂讓自己開闊了視野,受益匪淺。
胡孚琛教授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會長。我校“國學國醫大講堂”將邀請胡教授再作“丹道修煉要義”、“新道學引論”的系列講座。
(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