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午,由基礎醫學院主辦、基礎醫學院科研中心承辦的中青年教師學術沙龍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屆中青年教師學術沙龍在逸夫館會議室拉開帷幕。此次活動是基礎醫學院針對學習實踐活動中,廣大中青年教師對增強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氛圍的要求開展的系列活動之一,目的在于加強中青年教師學術交流,促進中青年教師學術水平的提高,形成自發的學術討論和研究意識,提供寬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學術思想、激發學術靈感的平臺。
校黨委書記吳建偉、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牛建昭、科研處副處長閆興麗,基礎醫學院院長李宇航、黨總支書記馬燕冬、副院長李峰、賀娟,科研中心主任白麗敏,以及來自其他學院的70余名中青年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參加了本次沙龍。青年教師華茜主持啟動儀式。
在啟動儀式上,李峰副院長介紹了中青年學術系列沙龍的籌備過程和運作機制,強調要注重學術交流和創新。他指出,哈佛、清華等著名學府,支撐其顯赫聲名的不止有大師、大樓、大獎,更有濃郁的學術氛圍作為學術創新的活水之源。學術沙龍正是一種活躍學術思想、碰撞學術火花的學術搖籃。學院中青年學術沙龍旨在“活躍學術氣氛,提高學術水平,增加學術交流,促進學術合作”,為中青年教師提供交流學術思想、理論觀點的平臺。學術沙龍的原則是“學院搭臺,系中心承辦,志愿者服務”,并制訂了相應的內部學分獎勵制度。學術沙龍將系列舉辦下去,圍繞學術動態、研究招標、學術研究、學術資源、先進技術等主題,采用報告和討論互動相結合的方式,由基礎醫學院主辦,各系中心輪流承辦。
儀式上,牛建昭教授以PPT的形式,作了題為“21世紀中醫藥優秀青年學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的報告,全面闡述了人才的概念、本質屬性以及作為中醫藥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一級學科的基本知識,二級學科的基本功,三級學科的專攻。牛教授指出,新時代中醫藥優秀青年學者的知識結構要有全面的支撐點,不僅要具備傳統醫學的理論、理法方藥的功底,還要有現代醫學的基本知識。作為現代人才要求三商兼高,即IQ(智商)+EQ(情商)+SQ(靈商)。要注重溝通與合作,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正確處理與師長和領導的關系,要學會與大師交流和溝通的技巧。她鼓勵中青年教師和科研人員加強交流與合作,努力成為基礎扎實、專業突出、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為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校黨委書記吳建偉風趣幽默的講話,把啟動儀式推向高潮。吳建偉書記首先介紹了沙龍的來源、通常采用的方式及其在學術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并對基礎醫學院能夠組織開展這樣類型和規模的學術沙龍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倡導在大學的學術建設中創造寬松和諧的學術氛圍、開展靈活多樣的學術活動。他在感謝基礎醫學院領導創造機會,促進中青年教師的學術交流和提高學術水平的同時,表示學校要為這樣的活動提供更好的條件和支撐,盡最大努力為青年教師的成長創造條件。
啟動儀式結束后,在本次青年學術沙龍的專題討論中,具有多年自然基金管理經驗的科研處副處長閆興麗,結合目前正在進行的北京市自然基金課題申報工作,作了題為“北京市自然基金申報工作中相關問題介紹”報告,就北京市自然基金近三年的申報資助情況、今年北京市自然基金醫學學科招標指南的變化及申請書填報的注意事項進行了詳細介紹。在互動交流時間,青年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就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應廣大教師的強烈要求,基礎醫學院中青年學術沙龍系列活動將長期舉辦下去,以切實提高基礎醫學院和學校中青年教師整體學術水平和競爭力。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