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報
德技雙馨的好醫生
——記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急診科主任劉清泉
愛職業 更愛病人
劉清泉主任身材較高,一雙眼睛總是笑瞇瞇的,流露出一位醫生特有的慈愛和堅毅。在他的心目中,病人永遠是第一位。
急診科是一個特殊科室。來的多是急危重癥患者,由于病情急,患者和家屬的情緒容易激動,而醫生需要在短時間內既做出正確的醫療處理,還需要向患者或者家屬交待病情,得到理解和支持。所以在短時間內做好工作,劉清泉的秘訣是“以患者為中心”。對于溝通,劉清泉有兩個原則:一是主動,二是用通俗的語言。他常說,作為急診科醫生,嘴要勤,腿要勤,眼要勤,手要勤,該和患者、家屬溝通的,應主動找他們去談。在溝通的過程中,應尊重患者的知情權,用通俗的語言,讓患者或家屬了解面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而不要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使患者被迫簽字或接受治療。
為積累臨床疾病的搶救經驗,劉清泉親自為患者煎藥鼻飼,守在患者身邊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和療效。不管假日或夜間,有呼必到,每天工作9小時以上,有時長達12小時。不管時間多晚,工作多累,他都耐心細致地為每個患者精心診治,贏得越來越多患者的信賴和支持。
2003年3月,劉清泉以高度的責任感,參與了北京市第2例輸入型“SARS”的救治工作,并協同有關專家制訂了有關“SARS”的中醫藥治療預防方案,為進一步開展中西醫結合救治“SARS”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積極參與“SARS”前期的搶救工作,并協同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科開展臨床救治,及時提出中醫藥的治療方案,在救治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發展中醫急診學科
傳統觀點認為,中醫是“慢郎中”,在急救中很難發揮作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醫急診學的發展。但是,劉清泉并沒有畏難止步。通過對前人著作的研讀,他認為,從中醫學幾次大的飛躍和中醫學發展最為繁榮的幾個階段來看,都與中醫藥治療急癥、危重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任何一種對于中醫學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辨證方法的確立都根源于危急重癥的治療,這也堅定了他發展中醫急診學的決心。
劉清泉指出,現代醫學的急救措施在急危重癥診斷和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完全依賴現代醫學的急救方法并不能達到理想的療效。比如對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急救,西醫主要是通過機械通氣,解決了暢通呼吸道、維持生命體征的問題。對于如何進一步治療ARDS及其他如脫機、機械通氣相關肺炎、營養等問題,都是機械通氣所不能解決的,而此類病人多有抗生素耐藥、感染不易控制、營養吸收差等問題,病人很可能因這些問題使機械通氣失敗而死亡。對此,中醫藥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療作用。針對ARDS,中醫可以根據“肺與大腸相表里”的理論,辨證運用通腑瀉濁法,活血化瘀法,扶正固脫法等等,可以保護內皮細胞功能,減少上呼吸機比例,縮短上機時間,改善營養狀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使急救成功率得以提高。
在搶救一位67歲因肺癌術后出現回盲部轉移,出現不完全性腸梗阻,并發肺炎的女患者時,由于病情嚴重,患者出現了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急性腎功能衰竭和急性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劉清泉說,患者既有氣虛陽脫的情況,又有瘀毒互結的病理狀態,“益氣固脫”是搶救治療的關鍵,遂采用獨參湯鼻飼頻服。經中西藥治療兩天后,患者的血小板計數逐步上升,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得到有效控制,急性腎功能衰竭痊愈,經過25天的搶救,患者脫離危險,恢復到可以進行腫瘤化療的狀態。
多年的臨床實踐,使他不斷地尋找中醫急診發展的立足點及切入點,更好地使中西醫在急診臨床診療中各司其職,互補共贏。他認為,中西醫沒有優劣之別,中醫之長在于“道”,西醫之長在于“術”,只有把“道”與“術”有機地融合,才能更好地扶危濟困,濟世活人。
加強學科建設,突出中醫優勢特點
中醫急診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學科,為建立發展這一新興的學科,在廣泛汲取現代急救醫學精華的基礎上,劉清泉堅持中醫的特色和優勢,尋找中醫急診學臨床發展的突破口,探索中醫急診學的內涵。為此,他在緊張的臨床工作之余,勤奮探索,先后在臨床上引進了多項先進的急救技術,擴大了中醫急診的救治范圍。他首次提出了“圍溶栓治療期中醫藥治療”的概念,擴大了中醫藥在危重病的應用范圍,豐富了中西醫結合的內涵,合理地減少了現代醫學治療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針對現代危重病醫學面臨的難題之一——膿毒癥及其相關多臟器功能障礙,劉清泉開展了深入的臨床研究,在國內較早地從中醫學角度提出了該病的病機特點、治療特點,運用中醫學的“整體觀、辯證觀”的思想來思考,提出“扶正祛邪、解毒通絡”的基本治療法則,益氣養陰固脫法、益氣溫陽固脫法、解毒活血法、通絡法是該病基本治法,在國內中西醫結合危重病專業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近年來,他在認真研習《黃帝內經》、《傷寒論》、《脾胃論》等經典著作的基礎上,提出運用“仲景六經體系”論治膿毒癥的概念,先后開展了“麻黃類方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并發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的臨床研究”、“太少合病論治急性腦出血并發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的臨床研究”。
20年來,劉清泉工作在急診臨床一線,是目前國內從事急診臨床一線時間最長的醫生之一,并在這一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先后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6項,曾榮獲北京市抗擊非典優秀共產黨員、北京市高校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第二屆全國百名杰出青年中醫、北京市首屆群眾喜愛的中青年名中醫等稱號。
(宣傳部)
本報訊 (記者 于麗珊)近日,在由首都衛生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協調委員會、北京市衛生局聯合舉辦的第二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網上評選活動中,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急診科、急診教研室主任劉清泉,從30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二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稱號。
中國中醫藥報報道我校附屬東直門醫院急診科主任劉清泉的事跡
發布時間:2009-03-17
閱讀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