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遵循傳統醫學規律發展中醫藥教育
在充滿饑饉、瘟疫、戰爭的人類歷史進程中,華夏民族成為人口眾多、繁榮昌盛的民族,傳統中醫藥功不可沒。雖然由于西方醫學的引進和發展,中醫藥曾一度受到質疑與排擠,其發展空間面臨巨大挑戰,但中醫藥豐厚的理論內涵、堅實的臨床療效賦予了它強大的生命力。目前,中醫藥的發展勢頭良好,但發展道路依然不平坦。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才問題應該是制約中醫藥發展的瓶頸之一。因此,中醫藥教育的改革創新尤為重要,中醫院校的教育質量亟待提高。
正確認識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關系
中醫思維模式與西醫思維模式各有所長。中醫學認為,人生活于天地之間,人體生命活動及自然萬物的變化與天地的變化服從于相同的規律,并由此形成了順應天地自然變化規律來探討人的生命活動規律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系統論的思維模式。這種以整體恒動觀為主導的系統論思維模式,與西方醫學的還原論思維方式的邏輯性、實證性、分析性的特點有著明顯的不同。毋庸諱言,在某些病因明確的疾病的對抗性治療上西醫學具有一定的優勢,但西醫學在對人體健康的呵護方面卻遠遠無法與中醫學相比。因此,作為以提高人類健康指數為宗旨的醫學,中醫學和西醫學應彼此取長補短,而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盲目跟進,更不能比照西醫學來改變中醫學。
傳統醫學的科學標準與現代醫學的科學標準有所不同。中國傳統醫學對人體生理活動、病理狀態的認識是以功能為主體的。因此,無論是對疾病的判斷,還是對療效的評價,均強調病人的功能狀態,痊愈的標準是病人的功能正常且自覺舒適、痛苦消失。而作為以實體結構為基準認識人體的西醫學,則是更多地重視人體形質結構的變化,其對疾病的診斷與對療效的評價是將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數據作為基本指標。這種評價標準的差異與中西醫健康理念的不同密切相關。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應加強中醫學的科學觀和科學標準的教育,鞏固專業思想。切忌削足適履,用西醫學針對疾病的評價標準來評價中醫學,甚至否定中醫學。
理順中醫專業教育與現代醫學專業教育的關系。由于現代社會醫療體系在急癥處理、醫院管理、療效評價等方面采取的均是西醫學模式,即使在中醫醫院,也使用大量的現代醫學的治療措施和管理方式。因此,中醫院校的學生要在畢業后適應社會的需求,就必須學習一定的西醫學知識。但由此導致的弊端是: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被大量西醫課程擠占,且部分學生在接受了西醫學思維方式之后,很難再接受中醫學思維方式與知識,以至于作為專業特色的中醫藥教育反而處于一種被排斥的狀態。因此,如何恰當地處理二者的關系,使學生既能適應醫院工作的基本需求,又能很好地掌握中醫藥專業知識,更多地發揮中醫藥的獨特作用,是我們中醫院校教育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對此,適當加大中醫課程的比例,且將中醫課程前置,先入為主,幫助學生建立起中醫的思維方式,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并重培養中醫人才
注重中醫科學與傳統文化的相輔相成。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命的科學,所以中醫學首先應隸屬于自然科學。但鑒于中醫學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巨大影響,因此在其生命科學體系中飽含著人文學科的知識、內容與思想。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水乳交融,相輔相成。注重傳統文化素質教育、充實學生的人文底蘊,對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把握中醫藥理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注重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的結合。院校教育具有規模性特點,理論教育、課堂教育較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來得更易操作和實施,所以,長期以來,中醫院校的本科學生培養大多是以理論教育為主、臨床實踐培養為輔。這種教育方式導致了學生的中醫臨床能力不足,也是中醫院校教育備受質疑的原因所在。因此,重視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擴大臨床實踐教學基地,增加學生臨床實踐教學時間,對提高學生的中醫臨床能力至關重要。
勿忘多學科知識對中醫藥發展的促進作用。中醫學理論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科學體系,其中融入了很多古代天文、歷法、地理、氣象、哲學、社會、心理等學科的知識內容,多學科融合的特點顯著。因此,研究與發展中醫理論,需要從多學科、多角度進行。對學生進行多學科知識教育,使其汲取豐富的營養,不僅對其學習、掌握中醫藥專業知識有所裨益,而且對其日后研究、發展與創新中醫學亦極為重要。
突出行業特色推進高等中醫院校改革發展
作為行業院校,高等中醫院校首先要為中醫藥行業發展服務,同時還要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其核心競爭力就在于中醫藥在服務人類健康過程中的特色和優勢。中醫藥高等教育的發展也要避免出現趨同化,如果中醫院校盲目地向綜合性大學跟進,不但難以超越所在區域的綜合性大學,反而會喪失自己的優勢和特色。
高等中醫院校的學科專業設置必須堅持中醫藥學科專業的主體和核心地位,突出自己行業的鮮明特色。在學科專業建設工作中要做到保持原有比較優勢,努力將其發展成為行業內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絕對優勢,賦予傳統優勢學科以新的內涵,在學科的交叉滲透中尋找新的制高點。此外,在突出行業優勢學科的基礎上,積極在相關領域拓展新的學科,引入既有利于促進中醫藥學發展,又能融合貫通的學科專業。
高等中醫院校應堅持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互融合。相對西醫學的以檢驗數據和影像變化為依據的診療體系,要掌握中醫學的以人為本的診療體系需要更豐厚的實踐經驗。所以,師承教育一直是千百年來中醫藥最有效的傳承模式和人才培養途徑。院校教育長于基礎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師承教育則長于臨床經驗的傳授和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二者都不可或缺。高等中醫院校應認真借鑒我國古代師承教育的經驗,重視臨床教學、注重個性培養,使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互融合、互為補充,促進中醫藥人才的成長。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