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華中醫藥學會啟動2024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30日)暨第三屆會員周系列活動,倡議學習和踐行國醫大師孫光榮訂立的《醫師規》。《中國中醫藥報》采訪了國醫大師孫光榮及其學生、弟子并進行深入解讀,于5月27日頭版作特別報道。
《醫師規》中倡導中醫藥科技工作者要堅持誠、凈、嚴、精4條核心準則,每條準則分為必須、應當、不準3個層次,共12項。倡議學習和踐行《醫師規》,能夠加深中醫藥科技工作者對中醫藥倫理道德、醫療行為規范等方面的認識,恪守醫德,不斷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共同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繁榮發展。
《中國中醫藥報》報道全文如下:
堅守濟世初心推廣實施《醫師規》
本報記者 徐婧
“不準由于種族、國籍、信仰、性別、出身、地位、病種、病情及經濟狀況等因素歧視甚至拒診、拒治病人”“不準在非診療必需時為炫耀醫術或為謀取利益而開具大處方、大檢查”……日前,中華中醫藥學會啟動2024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第三屆會員周系列活動,向全行業發出倡議,中醫藥科技工作者應學習和踐行國醫大師孫光榮訂立的《醫師規》。此前,在4月10日,世界華人協會發布了《全力推廣實施〈醫師規〉倡議書》中英文版和作者手寫版影印件,在世界范圍內推廣實施《醫師規》。
《醫師規》是國醫大師孫光榮先生為立人先立德、育人先育德于2007年10月1日為本門同道制定的。2007年1月20日、3月1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及新華社客戶端先后發表了何清湖、劉蔚《國醫大師孫光榮所倡〈醫師規〉解讀》和《立規立矩 樹立中醫藥行業倫理規范》的文章,引發了行業討論和思考。
為什么在《醫師規》制定17年之后發出這一倡議立即引起全國中醫藥行業內外的積極響應?我們認真、深入研讀了《醫師規》原文并連線采訪了國醫大師孫光榮先生及其學生、弟子之后,進一步研究了《醫師規》的主旨、構架、內涵。
堅持“誠、凈、嚴、精” 規范執業行為
“《醫師規》主旨鮮明、構架嚴謹、內涵深刻、內容真實、文字簡約、切實可行。其目的與作用是促進同行同道在醫藥衛生事業傳承創新發展中,要堅守濟世初心、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行業自律、堅為利國利民,共同促進醫藥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孫光榮說。
國有國法、行有行規!如何防止和克服部分醫藥衛生機構和單位因圖財牟利而產生的一些亂象?這已經成為當前值得高度重視的世界性難題。孫光榮介紹,《醫師規》全文僅僅1000余字,旨在希望強化醫師的道德建設,注重應然、實然的實際區分,并以此來規范執業行為,凈化行業風氣。核心內容是“誠、凈、嚴、精”四條綱領準則,深度契合規范制定的簡易之道,既避免了行業規矩的制定為追求全面化而趨于碎片化,也符合中醫學文化沿襲的“約法省言、簡易疏闊”之傳統。
《醫師規》將四條綱領準則又分為“必須”“應當”“不準”三個層次:“必須”,是行業、崗位必須履行的基本準則;“應當”,是行業、崗位推崇、修煉的高尚境界;“不準”,是行業、崗位需要規避的執業禁區。這就避免了以“道德高標”制定行規的大忌,因為如果列出幾十條、甚至上百條的所謂高標準規范、標準,反而容易造成“行規”脫離實際,難以踐行。《醫師規》切實關注個體道德規范的實踐難度,立足現實,兼收并蓄,深深扎根于新時期中醫臨床人才培養的現實土壤。
“必須”“不準”這兩個層次,屬于“實然”層面,是“剛性”要求。明確指向行業、崗位在事理上、情理上乃至于法理上的應絕對施行或應絕對禁行之處,重在約束執業者行為。一定要踐行“必須”層次要求,也一定要杜絕“不準”層次要求。這兩個層次的規矩是基本層次的道德規范,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例如,“不準因自恃醫術、自顧名譽而隱避、拒絕討論或轉診以致造成誤診、誤治或延誤治療,在任何情況下不準提供虛假的診療數據與資料”“不準在自身論著中剽竊、抄襲他人論文、著作”等。
“應當”這一層次,屬于“應然”層面,是“軟性”要求。直接指向執業者的職業價值追求,重在倡導風氣,是較高標準的道德規范,不強制遵行,做到、做不到都可以,但是希望倡導更多的執業者做到。例如,“應當以仁愛、悲憫之心給患者一視同仁的重視、關心、照顧;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及條件許可時,滿足病人及其家屬的合理要求;以誠懇、友好的態度建立互尊、互信、和諧、合作的醫患關系”。這些“應然”層面的高要求,只獎勵、不懲罰,明確指出了培養高尚醫德的方向,可引導一批醫德水準較高的執業者身體力行,而推動行業風氣的凈化與優化。
瞄準痛點亂象 凈化行業風氣
在《醫師規》中,為什么要強調“嚴禁挾技謀取、交換患者的利益”作為執業的“不準”規矩?
孫光榮認為,以醫謀利其實是“三不”,就是既不忍、又不能、也不必:“既然你自己做了醫師,就特別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病人的禮金、禮品絕對不能收。一是不忍、二是不能、三是不必。病患之家是怕醫生不為他精心治療才送錢送物,人家已經患病了,精神上、經濟上、時間上都非常困苦,醫生收病人的錢物其心何忍?治愈了疾病,病人出于感激之心來饋贈,同樣不能收,因為救死扶傷是醫者的天職,第一次收了,可能不會忘記自己的天職,次數多了就自然把自己當成了商品,逐漸忘記了天職而‘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丟掉了醫格,久而久之,其身不正其影必邪,會影響對子孫和學生的教育,這就是‘不能’;錢財乃身外之物,無需以神圣的醫業謀取財物。況且,生活簡單點、樸實點,不向高標準看齊,對自己有很多好處,現在不是大家都重視養生嗎?其實,養生的關鍵是養心,真正做到無愧、無畏、不爭、不炫,才能‘無欲無求’,進而才能‘無欲則剛’,活得自在,活得自信,活得舒心,活得有實力,這就是‘不必’。”
孫光榮的學生、湖南醫藥學院院長何清湖表示:“《醫師規》對自己和行業的影響都很深遠。就拿‘過度醫療’這一亂象來說,《醫師規》明確列舉了開具大處方、大檢查這兩類最常見的過度醫療行徑。臨床上,有執業者在確有把握治療好患者疾病的情況下,謀求不正當的經濟利益而開具大處方、大檢查,也有執業者為了規避醫療糾紛的風險而‘狂轟濫炸’。無論哪種原因導致的過度醫療,既與醫德相違背,也為我國法律所禁止。由于執業者正當經濟利益與不正當額外收益之間的界限,事實上難以明確厘清,同時‘大檢查’總可以排除一些患者隱性的診斷治療風險,因此,對過度醫療的治理,更有賴于重視自律的倫理規范,而非重視他律的法律條文。”
孫光榮提出,“大醫精誠”是中醫藥學傳統的核心價值,更是每一位中醫人的立足之本,是我們傳承中醫藥學所不容缺失的初心,是普濟含靈、造福蒼生不能丟失的魂靈。宣傳《醫師規》就是要將“大醫精誠”的中醫醫德傳承到全國中醫醫療、保健、科研、教育、文化、生產機構和全體中醫人。倡議踐行《醫師規》,是尊重中醫藥人才,贏得患者群體信任,進一步改進、改善中醫藥行業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立新規、樹新風、展新貌,我們相信中醫藥行業將更加風清氣正。
國醫大師孫光榮書法作品《醫師規》
《醫師規》全文如下:
醫師規
為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規范執業行為,特秉持“大醫精誠”精神制定《醫師規》,以期本門同道謹遵恪守。
立規矩以簡明、具體、易行為要,故本《醫師規》僅列具“誠、凈、嚴、精”四條,每條分為“必須、應當、不準”三個層次,共十二項。
一、以“誠”執業
1.必須堅持“生命至貴,病人至上”的服務理念,尊重患者的人格與選擇診療方式的意愿。
2.應當以仁愛、悲憫之心給患者一視同仁的重視、關心、照顧;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及條件許可時,滿足病人及其家屬的合理要求;以誠懇、友好的態度建立互尊、互信、和諧、合作的醫患關系。
3.不準由于種族、國籍、信仰、性別、出身、地位、病種、病情及經濟狀況等因素歧視甚至拒診、拒治病人;不準以夸大病情等方式恐嚇、誤導、訛詐病人;不準由于畏勢、畏強、畏惑等因素遷就患者及其家屬不合理要求,要恪盡職守,維護醫師的榮譽與尊嚴。
二、以“凈”執業
1.必須堅持“清廉自律,干凈執業”的服務操守,嚴禁挾技謀取、交換患者的利益。
2.應當不務虛名以求“心凈”,不圖財色以求“身凈”。
3.不準參與、支持違背人道主義的行為;不準在非診療必需時為炫耀醫術或為謀取利益而開具大檢查、大處方;不準以任何方式接受企業及其中介為推銷其產品而提供的贊助、提成、宴請、禮品、旅游、休閑等利益輸送。
三、以“嚴”執業
1.必須堅持“嚴謹盡職,規范執業”的服務風格,在臨床、教學、科研、管理、宣傳中,充分體現醫師的職業風范和社會責任。
2.應當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對患者認真、耐心接診,正確、親切、樸實地與患者溝通;應當對同行的診療給予公正、準確的評價和正當的維護;應當對學生認真、正確地給予傳授、指導。
3.不準挾技危害患者或讓患者在不知情時承擔隱性的治療風險,不準在未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以傳授、指導為名泄露可能造成傷害患者身心的隱私;不準因自恃醫術、自顧名譽而隱避、拒絕討論或轉診以致造成誤診、誤治或延誤治療,在任何情況下不準提供虛假的診療數據與資料;不準在患者、學生中詆毀、貶低、打擊、譏諷同行;不準對違背醫師道德的言行包庇和袒護。
四、以“精”執業
1.必須堅持“勤求博采,精益求精”的服務精神,精確診斷、精準治療。
2.應當認真堅持終身學習,按年度完成師承、培訓任務,積極參與學術交流,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當及時、精確記錄診療過程和數據。
3.不準自行對患者試用未經政府批準使用的藥物、醫技、醫療器械;不準隱瞞、銷毀原始診療資料;不準在自身論著中剽竊、抄襲他人論文、著作;不準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紙、圖書、課堂、帶教等平臺或載體,宣講、傳授、傳播違背道德、違背科學或非自身熟悉專業的知識和技術。
醫師職業重要而高尚,醫師服務覆蓋人類生老病死全程,首先必須遵守《醫師規》,堅守職業道德,致力造福人民大眾。
孫光榮謹訂
醫師者
救死扶傷,解蒼生之疾苦
德藝雙馨,守濟世之初心
遵醫師規
堅守神圣職責
護民安康,行醫者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