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舉行,聚焦《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公報》和《決定》),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行了專題學習。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王瑤琪主持并講話,黨委副書記、校長唐志書做了領學,全體校領導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參加學習。
黨委書記王瑤琪指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我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深刻指明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總目標、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等重要內容,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部署,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我們要深入學習、不斷體會、認真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用實際行動來踐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王瑤琪書記指出,我們要著眼未來、肩負責任學,學出擔當和使命。全會指出到二〇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要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可謂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我們要下定決心、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高等中醫藥教育的改革之路上腳踏實地奮進。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學,學出干勁和魄力。結合暑期調研工作,她指出學校堅持打開大門辦大學,廣大干部師生要開拓視野、不斷實踐,動態把握學科發展時代前沿,充分汲取各家所長,融合寶貴經驗為我所用,從而更加全方位地推進高等中醫教育和中醫藥學科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要把握原則、緊扣主線學,學出創新和效率。中醫藥教育事業改革奮進的號角已經吹響,必須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好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等”重大原則。特別是要在“堅持守正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方面下大功夫、做大文章,全面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建設,以創新加速發展,從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等中醫藥人才。
校長唐志書在領學中指出,要特別關注這次會議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方面的新部署、新要求,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將改革創新的精神和干事創業的勁頭貫穿學校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唐志書校長指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研究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礎。我們要特別重視和深化對教育綜合改革的理解和認識。一是,要深刻認識到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戰略必要性和迫切性。在中國式現代化教育由大國到強國的戰略機遇期;在教育強國先行的時代召喚下;在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帶來全新要求之際;在中美戰略博弈的全新階段,必須緊扣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教育綜合改革。二是,要深刻認識到體制機制模式創新在教育綜合改革中的關鍵作用。在高等中醫藥創新拔尖人才培養,一流學科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建設、重大疑難病的診療突破等各項工作中,都需要發揮體制機制改革的優勢,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三是,要深刻認識到制度、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價值。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應著力強化高校有目標有組織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加強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助力推進高校改革、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四是,要深刻認識到數字賦能和尊師重教是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引擎。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突出數字賦能,發揮智慧教育新優勢,利于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和《決定》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大干部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全校上下迅速掀起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熱潮。
中醫學院助理研究員劉雷蕾說: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勝利召開之際,作為一名中醫學院的青年教師,我懷著無比熱切的心情關注著會議的每一項議程。會議中強調的“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科技、人才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作用。這些戰略的提出,不僅是對未來發展的戰略部署,更是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具體要求。我曾在《之江新語》中讀到《保持先進就是走在前列》,其中“必須學習在先、調查在先、實踐在先,在實踐中努力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的話語,讓我深感共鳴。我始終將這一理念作為自我提升和教學實踐的指導原則,“始終保持那么一股勁兒、那么一種精神,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勇于走在時代前列”。我相信,隨著全會精神的深入貫徹,中醫藥教育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將繼續以全會精神為指導,不斷探索和實踐,為培養更多優秀的中醫藥人才,推動中醫藥事業的創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生命科學學院助理研究員鐘嬙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迎來了新一輪改革的壯麗征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領導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為未來中醫藥事業發展引領航向。建立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跨部門工作機制和專項調度機制,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加大中醫藥文化傳播力度,拓寬對外交流合作途徑,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中醫藥融合發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扎實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為中醫藥人,我們要堅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停,將個人成長發展緊密融入國家發展大勢之中,加快推動中醫藥特色發展、內涵發展、轉型發展、融合發展,不斷推動醫藥健康事業和產業發展,夯實“健康中國”建設之基,以中醫藥現代化全方位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徐蕾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從1978年到2024年,改革開放已經歷經46個年頭。2024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部署。回望歷史,改革是關鍵性的歷史經驗;展望未來,改革更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來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歸根到底是人的現代化,而人的現代化是以人民健康為重要指標,因此發揮中醫藥守護人民健康的優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題中應有之義。立足中醫藥發展,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發揮中醫藥整體醫學優勢,提升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與科研水平,夯實基層、補齊短板,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提供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服務,助力中華民族復興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
2022級岐黃學院中醫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楊榮基說: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的召開讓我備受鼓舞,這次會議對我們廣大青年的未來指明了方向。今天,中國道路越來越寬廣,中國理論越來越彰顯,中國制度越來越成熟,中國精神越來越雄健,中國人民正在黨的領導下信心百倍地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我們作為新時代岐黃學子,應積極學習最新的會議精神,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努力為中醫藥事業守正創新貢獻力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創造新的輝煌。
2023級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任禹昕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中國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將進一步推動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傳播與發展,在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也為世界人民的健康貢獻中國智慧。這不僅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時刻,這對于我們這些身處翻譯與中醫藥交叉學科的學生來說,也意味著更多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機會以及更廣闊的職業前景。我們會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迎接未來的挑戰和機遇,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2級第一臨床醫學院中醫外科學碩士研究生張華南說: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我深感榮幸能見證并參與國家發展的偉大征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節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一名中醫學子,我深切感受到了身上所承載的歷史責任和使命,使我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努力學習醫學專業知識,提升綜合素質,為中醫藥的傳承發展貢獻力量,服務社會、奉獻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