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5日全國兩會在京開幕,北京中醫藥大學全體師生通過網絡、廣播、電視等媒體收聽收看了兩會相關內容,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反響強烈。大家一致認為:報告提神振氣、鼓舞人心,既是“成績單”,也是“任務書”,更是“動員令”,通篇洋溢著執政為民的深厚情懷,非常有感染力,令人心潮澎湃、充滿干勁。
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王瑤琪說:2024年全國兩會是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關鍵之年召開的兩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3月5日上午,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過去一年里,面對異常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發展取得來之極為不易的新成就,確定了2024年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明確了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是一個求真務實、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的報告。報告中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提高醫療衛生能力等跟我們大學使命密切相關。學校黨委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統籌謀劃和實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將大會精神全面融入辦學治校、育人育才全過程,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加快建設中醫藥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以高質量發展推動“雙一流”建設,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中貢獻北中醫智慧和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說: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親臨現場,有幸能夠沉浸在大會隆重而濃郁的氛圍當中,心潮澎湃,非常激動。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兩會無疑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強勁引擎。由此我們看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帶來的制度優勢,不僅為全方位推動中國經濟科學有序增長提供支撐,更對于中醫藥高等教育、學科發展、產業建設等都將帶來強大的推動力。作為醫藥界別的代表,更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校長,身逢新時代,我心中不僅充滿喜悅和勇氣,更涌起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中醫振興和民族復興緊密聯系,如何培養更多的、合格的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這是新時代給我們中醫人的命題,需要我們一代代中醫人,緊緊團結在一起,凝聚社會各界的共識和力量,不斷奮斗。只有匯聚眾智,才能凝聚煥發磅礴的中醫藥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中醫藥方案”。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說:作為一名中醫藥戰線的老兵,心中無限激動,無限感慨!代表們共聚人民大會堂,共商國是、共話藍圖,在這個美麗的春天,我們用中國人的智慧力量向全世界訴說著中國的故事,演繹著中國的發展。我感受到了偉大祖國凝聚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我看到了中醫藥事業迎來高質量發展的美好藍圖。人民的事情人民辦,人民的力量大如天。人民參政議政、人民創造歷史。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典型特征,這是我們偉大祖國前進的動力所在。在兩會勝利召開的東風下,我更加相信中醫藥事業一定能夠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下,更加高質量地發展,更加有力地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政治。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和優勢的衛生健康體系,一定會讓中醫藥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光服務人類健康事業,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中醫學院循證黨支部王萍老師說:看到一條條貼近民心民意的提案,我為生在這樣一個和平昌盛的國家而驕傲。黨和國家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努力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要緊跟黨的步伐,認真學習貫徹兩會精神,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更要立足本職工作,潛心科研,為推動中醫藥學不斷發展而努力。還要堅持學習,努力將專業和黨建結合起來,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藥學院中藥化學系黨支部書記劉永剛教授說:今年很多代表關注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高校教師,我將努力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研攻關,促進中藥現代化和中藥創新藥研發,讓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與健康需求同步、與技術進展同頻,用中醫藥方案解決健康難題,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傳承好、發展好,為中醫藥教育事業和中醫藥振興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生命科學學院免疫與微生物黨支部王晴副教授說:作為教師群體,教育是我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根據數據監測顯示,今年兩會熱詞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高居榜首。多地代表委員也圍繞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化部署展開熱議,期待代表們從如何加強高校科研能力、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教育、探索卓越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建議。
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李麗娜說: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的老師,我們將努力在深化、內化、轉化上下功夫,著力于“兩個結合”的研究,特別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醫藥文化相結合的研究,創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將馬克思主義的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讓學生們能夠透徹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國學院國學經典教研室主任常佩雨說:作為一名祖國中醫藥教育工作者與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者,我們要重點關注國家在中醫藥與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方面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入開展中醫藥文化基礎理論與基層服務創新研究,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立志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實踐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校后勤處索治國高級工說:高校后勤工作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服務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關系到高校的穩定和發展。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兩會精神,增強工作主動性,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務實的工作作風,通過提供優質服務、加強設施建設、推進改革創新等措施,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后勤力量。
附屬東方醫院檢驗科張省委主管技師說:新的一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充滿希望、大有可為。我們要凝聚共識、鼓足干勁,邁出關鍵一年的堅實步伐。全國兩會必將激勵我們堅定信心,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經濟社會發展上來,堅定不移朝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房山醫院基礎醫學教研室呂源主治醫師說:教育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靈魂,經濟社會發展同樣促進和帶動教育行業,兩者相輔相成,良性循環。作為一名教師,有義務有責任將教育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關聯在一起,為國家全方位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專業博士研究生王佳柔說: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切實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在人才培養、創業就業等方面的持續努力與大力支持,十分感謝祖國為青年人成長成才創造的良好環境。生逢盛世,肩負重任。作為一名中醫藥學子,我將繼續秉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對標中醫藥發展戰略,把學習成長同黨和國家的事業緊密聯系起來,錨定強國建設、聚焦復興偉業,為人民謀健康,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中藥學院中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徐冉說:李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這無疑為我們的科研工作打了一劑強心針。我堅信,廣大科研工作者在國家利好政策的保障下,一定能在祖國的科技樹上結出由自己澆灌的果實,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針灸推拿學院博士后劉運華說:通過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學習,我深切感受到黨和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也切身體會到科技創新對于解決現階段“卡脖子”問題的必要性。黨和國家對于基礎研究、前沿科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時代的基礎科研工作者,我會堅定理想信念,承擔時代重任,提高品德修養,增長視野見識,勇于奮斗求索,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努力為我國科研事業貢獻自身力量。
管理學院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本科生王一凡說:我國2023年經濟社會取得的成績讓我深切感受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步伐堅實有力。兩會對教育工作的重視讓我倍受激勵,身為一名大學生,我意識到自己肩負建設未來、服務社會的使命。我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扎實的專業素養和進取的精神風貌,投入到實踐中去。
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劉奕良說:作為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研究生,我見證了國家對于鄉村地區的支持,村莊面貌有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家鄉不斷朝著生態河清水綠的方向發展。從農村學生進入大學,然后畢業后扎根農村,這一切都體現出了我們的鄉村在一步步走向振興。作為一名思政專業的研究生,我將持續關注國家發展,盡己所能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國學院中醫文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鄭甜甜說:我周圍同學都在熱切關注著全國兩會開幕,因為這關乎著我們國家的未來發展。當看到2023年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那么多的成果后,同學們滿是振奮。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就業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讓我們對國家的發展更加有信心。作為青年新興力量,我們要奮力接過接力棒,積極配合好國家的政策,共同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