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信仰對話,一個化學教授計算機專家的自學中醫之路》
3月19日,一場“未來課堂”之博導論壇講座《一個化學教授計算機專家的自學中醫之路》在教學樓報告廳舉行,七十六歲高齡的李寧先教授應邀來到我校,與現場300余名師生及慕名而來的各界友人一起,分享了他自學中醫十三載的實踐與思考。
李教授從“如何學習中醫”、“中醫與西醫的本質區別”以及“中醫走向何處”三方面生動講述了自學中醫的親身經歷及體悟。他介紹了自己從中醫的歷史、現狀及基本理論三方面入手研究中醫,通過著作和著名醫家兩條線索,梳理中醫發展的脈絡。通過研究數萬個復方,并親身嘗試近兩百味中藥,來領會中醫藥的功效。他指出,作為一個自然科學家,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中醫有其本質的科學性,即認識到生命是一個整體,通過調節生命運動,可以達到改變物質結構即治療疾病的目的。與之相反,西醫則將現代科學對非生命物質的研究思維移植到醫學上來,希望通過研究物質結構來改變生命運動。他以自身治療癌癥的案例為引,論述了調節生命運動到正常有序狀態的重要性。關于“中醫向何處去”這個問題,他希望中醫能剝去那層神秘的外衣,還中醫以生命科學和實踐科學的本來面貌。中醫研究的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問題,遠遠超過化學和計算機研究的范疇,要堅信中醫的科學性。
李教授的觀點鮮明,論述犀利,從化學家和信息處理專家的角度對中醫治病進行了創新性思考。同學們表示,通過李教授的講述,對中醫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也堅定了自己繼續探究中醫的信念。會后,李教授也表達了對我校所蘊含的學術自由之“大胸懷、大氣魄”的敬意。
本次講座是“未來課堂”博導論壇的第一講。“未來課堂”是秉承人心向學理念,面向我校青年師生開辦的系列講座,旨在邀請不同領域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圍繞自身經歷或研究專題進行開放性報告,鼓勵發表不同的學術觀點,營造學術爭鳴氛圍,在碰撞中相互啟發,開拓視野。
(團委、校研究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