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報
本報訊 “我愿追隨前輩,傳承國醫。尊師重道,勤求博采。壽世濟民,弘揚岐黃。”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2008級中醫教改實驗班開班。學生在開班典禮暨校外導師聘任儀式上宣讀拜師辭。
北京中醫藥大學從2007年開始自主招收“中醫藥名家子弟”進入中醫教改實驗班,目前已有兩期學員。中醫教改實驗班是教育部2007年度批準的首批220個國家級“質量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之一,該班利用校內導師、校外導師以及中醫名家傳承者的協同作用,建立互動的、開放的課程與教學體系,探索融“院校教育-師承教育-家傳教育”為一體的新型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
在開班典禮上,副校長喬旺忠介紹說,從實踐性的特點出發,學校較早地提出了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思路;從中醫學的科學性和人文性出發,加強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充實學生的人文底蘊。中醫教改實驗班的基本思路是,以院校教育為主,充分挖掘和利用社會資源,聘請校內外導師,讓學生跟師隨診。讀經典,多臨床,也就是要吸取中醫傳統師承教育的精華,加強文化素質培養,為學生聘請國學導師,開辦國學講座和名師講座。
據了解,中醫教改實驗班以中醫學專業五年制自主招生的中醫名家子弟為基礎,在培養計劃、課程設置、教學過程、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做好頂層設計。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方面跳出既往的中醫藥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慣性思維,對每個教學環節進行周密安排,整個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方案、有制度、有考核、有總結。
在培養過程中,增加文、史、哲知識及中醫經典著作等內容的傳授,配備了“國學導師組”和“經典導師組”,強化人文精神及人文素質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采取講座、討論、專題調研等多種形式,建立互動的、開放的教學體系。此外,增加學生課內外中醫臨床跟診實習、實訓等實踐環節,加強中醫辨證思維和臨床能力培養。要求學生不僅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項基本功要扎實,還要具有站在科學知識前沿,學習和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成果的能力。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