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強副部長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校友們,同學們:
在這碩果累累的收獲季節,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迎來了建院50周年的喜慶日子。50年來,中藥學院在學校的正確領導下,培養了一大批中藥高層次人才,在中藥科技創新方面涌現了一大批成果,為學校建設發展和中醫藥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作為校友,也作為衛生和中醫藥戰線的一分子,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向中藥學院建院50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學校、學院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校友、各位同學表示誠摯的問候!此時此刻,我們由衷地感懷中藥學院發展輝煌、艱難和曲折的歷程,也深切地懷念和感謝為中藥學院發展獻出畢生精力、作出積極貢獻的領導
我1974年進入中藥系學習,在這里度過了難忘的四年大學時光。我永遠不會忘記,在中藥系學習的這段經歷,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我懂得了要懷著感恩之心,珍惜現在、努力奮斗的基本道理,讓我收獲了一生受用不盡的專業素養和學習方法,讓我感受到了老師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同學們純真的友誼。可以說,在中藥系學習的四年時光是我一生最大的財富。它激勵我始終秉持中藥系的優良傳統,踏實做人,踏實做事,在努力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情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深深感謝學校和學院對我的培養,深深感謝領導
去年初,我從國家人口計生委調到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時隔20年后再次和專業打起了交道。經過近兩年的學習和調研,我對中醫藥事業有了更深的認識,對中醫藥教育發展有了更多的思考。借此機會,我想向各位領導、老師、校友和同學們作一匯報。
中醫藥作為我國原創的醫藥科學,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科學和哲學思想,是中國優秀文化的瑰寶,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其對疾病的認知方法和治療理念順應了二十一世紀醫學發展的新趨勢和世界醫藥市場的新需求,展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特別是隨著疾病譜的改變,醫學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和環境相結合模式的轉變,以及現代醫學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預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調整,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越來越受到關注,需求日益增加。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我國的中醫藥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戰略機遇期。黨的十七大歷史性地把“堅持中西醫并重”,“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寫入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制定和實施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措施”。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服務。去年,國務院成立了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同志為組長,由19個部門組成的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協調小組。在這一機制下,各相關部門加強了對中醫藥事業發展中的許多重大問題的研究,出臺了一系列符合中醫藥特點、有利于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的政策措施。例如,在教育方面,與教育部達成協議,由教育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北京中醫藥大學;與人事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等5個部門聯合發布了《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管理規定(試行)》,確立了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與學位相銜接的制度;與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高等學校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設置基本要求》等6個高等中醫藥教學專業設置和臨床教學基地設置標準,加強高等學校中醫藥專業和臨床教學基地的準入管理;等等。各地將中醫藥納入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加強了領導,加大了投入,加快推動發展。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步伐明顯加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紛紛要求加強與我國在中醫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昨天,世界衛生組織首屆傳統醫學大會在北京開幕,來自74個國家和地區政府衛生部門的近300名代表和5個非政府組織的上千名代表出席會議。這既是對我國發展傳統醫藥的充分肯定,也充分表明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藥將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進一步發展。可以說,我國的中醫藥事業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中醫藥教育是中醫藥事業的基礎,兩者密不可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發展。面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良好機遇,能否緊緊抓住,趁勢而上,關鍵在教育,關鍵在人才。建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中醫藥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為衛生和中醫藥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但與此同時,由于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和體制、機制、政策等原因,中醫藥教育越來越成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瓶頸。社會各界特別是中醫藥界對此憂心忡忡。如不抓緊推進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中醫藥事業將面臨后繼無人的危險。
我們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中醫藥院校中的排頭兵,50年來取得了輝煌成績,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在當前形勢下,我認為應堅定信心,抓住機遇,加快改革,努力實現“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發展目標,把學校建設成為培養高層次繼承創新型人才的教育基地、繼承和發揚祖國醫藥學及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醫藥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科研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現代難治病的醫療基地、傳播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的人文基地、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窗口基地。為此我想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是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圍繞主題,認真調研,集中全校師生智慧,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切實找準制約學校發展的關鍵問題,切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學習實踐活動的扎實成效成為推動學校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
二是深入推進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根據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求,遵循中醫藥特點和中醫藥教育規律,在辦學思路、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辦學規模與結構、課程設置、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以及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方面充分體現中醫藥特色,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積極探索中醫藥院校教育與臨床、科研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新型模式和有效途徑,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出經驗。
三是充分發揮中醫藥人才培養龍頭作用,切實做好中醫藥人才培養工作。積極開展不同形式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點,積極探索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有機結合的方式,積極探索體現“醫學精英教育”的有關政策和模式。要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中醫藥師資隊伍,通過大力實施中醫藥教育“三名三培”工程,培養名教師,建設名學科,創建名院校,努力培養社會需要、符合中醫藥規律,能夠運用中醫整體思維、辨證論治從事醫療保健服務的合格人才,積極培育以人為本、大醫精誠、醫德醫風好的合格人才,大力培訓能深入基層、運用中醫藥服務城鄉群眾的合格人才。
四是統籌中醫中藥協調發展。中醫與中藥歷史上同源,理論上同屬,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在實際工作中,中藥新藥和中藥制劑來自于臨床實踐,中藥產品也要應用于中醫臨床,離開了中醫的發展,中藥的發展就失去了源泉,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市場;中藥是中醫用以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中藥產品的質量直接影響中醫臨床療效,離開了中藥的發展,中醫發展就失去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也就失去了賴以支撐的重要條件。因此,必須始終注意處理好中醫發展與中藥發展的關系,統籌好中醫與中藥的協調發展,這也是遵循中醫藥事業自身發展規律的要求。要在秉承中醫藥理論、弘揚中醫藥傳統、創新工藝流程、改革劑型品種、確保療效質量、科學評價療效、制定特色標準、體現中醫藥文化的指導下,推動實施中藥現代化發展戰略和中藥“三名”戰略,生產名藥,創辦名店,建設名廠,切實保證中藥材質量,保證中藥飲片與炮制質量,保證中藥產品與中藥制劑質量。
五是努力促進教學、醫療、科研、文化相結合。要大力培養學生對中醫藥事業的感情,大力弘揚大醫精誠的醫德醫風。要創造條件,通過結合,使學生讀經典,跟名師,多實踐,有悟性,醫德醫風好,真正成為中醫藥事業的接班人。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校友,各位同學:回首過去,成就輝煌,我們歡欣鼓舞;展望未來,前景光明,我們激情滿懷。讓我們共同努力,迎接中藥學院和北京中醫藥大學更加燦爛的明天!
最后,衷心祝愿中藥學院建院50周年慶典活動圓滿成功!衷心祝愿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校友、各位同學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衛生部副部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我校中藥學院建院50周年慶典儀式上的講話
發布時間:2008-11-11
閱讀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