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書院2024年開學典禮暨王琦書院第十期專題培訓在和平街校區教學樓報告廳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何維,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專職副主席楊關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秦懷金,王琦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我校黨委書記王瑤琪、校長徐安龍,以及包含岐黃學者、首都名中醫、海外名中醫、王琦院士高徒在內的王琦書院學員參加活動。開學典禮由校長徐安龍主持。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何維講話表示,王琦書院以“發經典之奧義、融現代之新知、匯百家之言論、暢自由之思想”為辦學宗旨,聘請131位院士、國醫大師、國學大師作為特聘教授,辦學以來深受學員們好評。他強調,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發展的重要論述,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更好地服務人民生命健康,提高健康福祉。二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把中醫藥人才培養放在科技創新、教育發展、人才發展三位一體的戰略架構中,聚焦名醫、名師、名家培養,探索“知行用育”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三要讓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和優勢的衛生健康體系,讓中醫藥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光服務人類健康事業,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秦懷金講話表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中醫藥人才工作,實施中醫藥人才岐黃工程,岐黃學者是岐黃工程最高層次的培養對象。王琦書院承擔岐黃學者培訓任務以來,取得了良好成效。他希望廣大岐黃學者一要強化責任擔當,更加清醒地認識肩負的重要使命,用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成果,破解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難點問題。二要立足目標定位,聚焦標志性成果產出這個核心任務,用現代科學技術解讀中醫藥原理,推動中醫藥理論體系創新,提升中醫藥臨床療效,力爭產出標志性的創新成果。三要強化模式創新,更加重視多學科交叉融合,團結一切有利于中醫藥發展的科研力量,吸收一切有利于中醫藥發展的現代科技成果,創造具有中醫藥特點的科研新路徑新范式。
校黨委書記王瑤琪在歡迎辭中說,北京中醫藥大學作為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高地,始終致力于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堅持以高質量教育涵養源頭活水,以高水平科技創新激發動能活力,以高素質人才增創發展優勢,為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北京中醫藥大學于2021年組建成立王琦書院,以培養“臨床大師”與“科研大家”為目標,選聘兩院院士、國醫大師、國學大師等重量級嘉賓作為特聘教授,針對岐黃學者、首都名中醫、高徒及海外人員等高層次人才開展分類培養。開班至今已舉辦9期共2200余人次的培訓,切實提升了學員的中醫藥原創思維能力、多學科交叉創新能力、臨床科研能力以及戰略思維能力。
校長徐安龍在主持中介紹說,王琦院士倡建書院,開啟了書院教育模式。王琦書院以培養全方位中醫人為目標:培養“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中醫人;培養“博學多識、古今貫通”的中醫人;培養“中西融匯、守正創新”的中醫人。多位院士名家、國醫大家、文化賢哲在書院這片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學術園地上,播種指引,獻計獻策。這是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的有機融合,是對中醫藥教育模式的創新之舉。
王琦院士在講話中表示,王琦書院的定位是培養中醫藥領軍人才,也就是要培養名醫、名師和名家。名醫,要醫術精湛,既能治療常見病多發病,還要能治療重大病、疑難病、罕見病。中醫藥的發展史就是名醫的發展史。名師,要有豐厚的學養和深厚的造詣,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成就。名家,要能夠超越自身、超越前人、 超越時代。為了實現培養名醫、名師和名家的使命,書院聘請131位兩院院士、國醫大師、國學大師擔任特聘教授,可謂是名師云集。學員從杰出青年、長江學者、岐黃學者、名中醫中遴選,可謂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書院提供最高層次的教學資源,學員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中醫藥領域和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并于2023年被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遴選為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院士們公益來授課,更是體現了博大的科學家精神和培養中醫藥人才的高尚情懷。
今年,王琦書院新增陳士林、黃曉軍、吉訓明、賈偉平、江濤、李亞棟、麥康森、孫麗麗、唐立新、唐佩福、王中林、吳玉章、夏寧邵、應漢杰、張軍、朱立國等16位院士作為特聘教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專職副主席楊關林,王琦院士共同為新增特聘教授頒發聘書。
新增特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為王琦書院捐贈匾額。張軍院士和王瑤琪書記共同為匾額揭牌。
在學術會議環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何維以《材料革命與新材料在醫藥領域進展》為題授課。
張軍、李亞棟、王中林、陳士林、黃曉軍、吉訓明、麥康森、夏寧邵、唐立新、朱立國等10名院士圍繞中醫藥和現代科技的結合、中醫藥數字化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學術沙龍。
(副校長王停主持學術會議環節)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北京中醫藥大學在2021年成立“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書院”,國醫大師王琦院士任院長。王琦書院是一所全公益性質的教學機構,教學內容包括:十經(《易經》《詩經》《道德經》《黃帝內經》《難經》《脈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及醫家名著;醫學前沿、名家講壇;名醫堂教學示范等。通過搭建高層次中醫藥學術傳承平臺,促進名師和高徒的有機融合,為新時代中醫藥事業的改革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