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與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行中藥監管科學研究合作簽約儀式,共同成立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李利,局長焦紅,副局長徐景和、陳時飛,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我校副校長王耀獻,科技處處長韓振蘊,中藥學院黨委書記劉雯華、院長雷海民以及我校師生代表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中國中醫科學院等相關單位代表共同出席了成立大會。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李利書記在發言中對北京中醫藥大學在中藥監管科學研究中作出的探索和貢獻表示感謝。李利書記表示,成立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是進一步深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在中藥監管科學領域務實合作的戰略舉措,對加快中藥監管科學研究和中藥監管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希望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謀劃推進中藥監管科學發展,讓中藥更好的服務人民生命健康。
徐安龍校長在致辭中首先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感謝,學校參與到國家中藥監管科學研究和監管體系建設中一定會作出獨特貢獻。徐校長說,北京中醫藥大學對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建設高度重視,學校多次就研究院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資源配置等各方面事項進行專題研究,已經做好各方面的條件準備。北京中醫藥大學在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領域具有較強的學科優勢,有以顏正華國醫大師領軍的優秀團隊,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將依托學科與團隊的優勢,構建起涵蓋中藥飲片、中成藥、顆粒劑、中藥注射劑等各方面的完整中藥監管體系。中醫藥是我國的獨特資源,用中國智慧構建中藥監管體系的關鍵在于人才培養。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將依托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構建起完整的中藥監管人才培養體系,一如既往的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在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成立之前,學校已經整合資源,做了大量的中藥監管科學、中藥臨床用藥安全等方面研究的基礎工作。北京中醫藥大學一定會體現出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將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建設好。
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是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倡議和領導下獲批成立,并作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設立的中藥監管科學研究基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將遵循“局校合作、優勢互補、務求實效”的原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規定,認真落實藥品監管“四個最嚴”要求,建立政、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機制,推進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建設。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涵蓋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決策智囊、監管創新、共享交流六大職能,是集管理、教育和科研為一體的中藥監管科學研究實體。研究院將重點圍繞完善中藥監管體制、加強中藥全生命周期監管、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進行科學研究,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中藥的期待,承擔起“推動中國藥物監管科學研究,服務健康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使命。
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將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研究構建以數據為核心的中藥智慧監管模式。構建中藥安全警戒與預警系統、制定中藥監管科學關鍵技術與標準規范、開展中藥監管政策與法規研究。通過對中藥關鍵技術和方法、評價技術、質量標準等進行深入研究,指導和完善中藥監管技術支撐體系。
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將不斷完善中藥監管科學課程體系,建立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設立中藥監管科學研究方向博士后流動站,依托北京中醫藥大學海外中醫醫療機構布局,建立國際化中藥監管人才培養體系,為中藥監管科學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層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