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東直門醫院)建院60周年暨中醫臨床高等教育傳承與發展學術大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隆重召開。北京市通州區區長趙磊,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我校黨委書記谷曉紅、校長徐安龍、副校長張麗、副校長陶曉華及學校其他二級單位和職能部門負責人,通州區政府相關部門領導,我校第一臨床醫學院師生代表,和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名中醫、首都國醫名師在內的來自全國各地40余家單位的近千名醫學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出席了會議。會議由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主持。
大會以《岐黃風骨首善風華》短片開場,首先由第一臨床醫學院院長王顯致歡迎詞。王院長感謝各位領導和學者、嘉賓的到來,他系統回顧了過去六十年間第一臨床醫學院在學院發展和中醫臨床高等教育中走過的發展歷程,展望了第一臨床醫學院和中醫臨床高等教育的燦爛前景。
谷曉紅書記代表學校向大會致辭。谷書記首先對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北京中醫藥大學、對學校第一臨床醫學院和對高等中醫藥教育事業的支持和關注表達了誠摯的謝意。隨后,谷書記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經歷深情回顧了我校第一臨床醫學院建設發展的不平凡的六十年,對長期以來第一臨床醫學院取得的建設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向為第一臨床醫學院和中醫臨床高等教育做出卓越貢獻前輩、學者致以了崇高的敬意。谷書記指出,我校第一臨床醫學院是我國中醫臨床高等教育的搖籃,是中醫臨床高等教育歷史的見證者、實踐者與領航者。第一臨床醫學院對臨床教育教學的探索和發展歷程就是我國中醫臨床高等教育傳承與發展的縮影。第一臨床醫學院一定要對中醫臨床教育經驗進行認真的總結,推動中醫臨床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繼續傳承創新,在新時代新起點上開啟新征程,為推動全國中醫臨床高等教育邁上新臺階做出新的貢獻。谷書記表示,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北京中醫藥大學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認真貫徹全國和北京市教育大會精神,學校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未來的發展征程中,北京中醫藥大學必將不斷完善中醫臨床高等教育和中醫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為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趙磊區長在致辭中,對第一臨床醫學院主體東遷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我校第一臨床醫學院對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整體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提升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屠志濤局長在致辭中,對第一臨床醫學院在中醫臨床高等教育中的獨特地位表示肯定,并對第一臨床醫學院在做好新的功能定位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提出了殷切希望。
徐安龍校長做了《中醫生命科學的構思》為題的報告。徐校長從中醫生命觀出發,結合現代生物醫學的發展,提出了對中醫生命觀的現代科學闡釋,用全新的視角對中醫生命科學學科進行了構建。他在報告中鼓勵中醫藥學者結合現代醫學和現代科技的最新研究進展,大膽探索,做好對中醫藥學這個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傳承和創新。
會上宣布聘請王永炎院士為我校第一臨床醫學院終身院長的決定,徐安龍校長代表學校向王永炎院士頒發了終身院長聘書。
商洪才副院長主持大會主題報告。王永炎院士做了題為《新時代的呼喚:醫德建設與臨床研究》的報告(視頻形式),強調建設醫患道德共同體,中醫治學的門徑主要是臨床經驗和國學哲理,是道與術的融合。他在報告中鼓勵青年教師和學生要讀經典,做臨床,參名師,早臨床,多臨床。先做"仁",后做好為人民服務的醫務工作者;要做到文化自覺,建立文化自信,促進創新,繼承和發展好中醫藥事業。王老的報告感人至深,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
特邀嘉賓董家鴻院士帶來題為《構建現代健康醫療體系》的報告。
我校學生的原創舞蹈詩《岐黃志》藝術性地展現了中醫藥文化之美,為參會人員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會中,來自全國十所中醫臨床教學醫院的代表共同見證了全國中醫臨床實踐教學醫院聯盟啟動儀式。聯盟依托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臨床教育研究會,由我校第一臨床醫學院發起,將致力于提升聯盟單位實踐教學能力,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構建醫教協同創新機制,進一步促進全國中醫臨床高等教育工作的發展與創新。此次學術大會持續兩天,由主會場和七個分會場組成,共有學術報告、研討活動60余場。國內外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優秀醫院管理專家為參會代表在醫療、教學、科研、護理、管理等領域分享經驗、暢談發展。
我校第一臨床醫學院一直在我國中醫臨床高等教育的傳承與發展中發揮著獨特作用,也是我國中醫藥文化傳承海外的先行者,為我校最早在海外建立中醫醫院——魁茨汀醫院發揮了重要作用。大會召開當天,中國-德國中醫藥中心(魁茨汀)揭牌儀式在德國魁茨汀醫院舉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偉、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唐民科、魁茨汀醫院中方院長戴京璋,巴伐利亞州議會健康委員會主席貝恩哈特·塞登納特先生、卡姆縣長和區議會主席弗蘭茨·勒夫勒先生、魁茨汀市長馬爾庫斯·霍夫曼先生、魁茨汀醫院經理安東·施道丁爾先生及醫院中德雙方醫務工作人員等參加了此次揭牌儀式,中國駐慕尼黑總領事毛靜秋女士特發來賀信。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在致辭中指出,魁茨汀醫院運行27年,始終堅持發揮中醫藥特色,為德國當地乃至來自全球的病人開展中醫藥診療服務,為中醫藥國際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國家給予魁茨汀醫院中國-德國中醫藥中心項目支持,既是對既往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對未來的期許。希望中心和醫院以此為契機,再接再厲,繼續為中醫藥國際合作和文化傳播做出貢獻。中國-德國中醫藥中心(魁茨汀)的建設,標志著我校在推動祖國醫學走向世界的征程中又邁出了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