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3日,是我校校慶日
走過63年輝煌歷程的北京中醫藥大學
又迎來了自己的生日
我們精心挑選了學校發展史上的一些重要時刻
這些圖片,也是北中醫人不斷拼搏奮斗的縮影
創業之初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漫漫程途櫛風沐雨,執著前行
當今之際弦歌不輟,異彩紛呈
每一張圖片,都訴說著一個個刻骨銘心的故事
每一幅景象,都承載著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傳說
這一系列圖象編織組合在一起
就如同一冊連環畫
展現了北中醫的昨天和今天
歷史的痕跡、歲月的滄桑
時代的符號、前進的腳步
在這里交相輝映,多姿多彩
1956年8月6日,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中醫學院等四所高等中醫院校,從此開啟了現代高等中醫藥教育的新紀元。
1957年,分別從南京、沈陽等地調入一批中、西醫教師,學院師資隊伍漸成規模。
1957年9月,剛剛建校的北京中醫學院就成立了留學生辦公室,開始招收第一批留學生,其后更名為國際學院。
1958年,中藥研究班招生,開啟高等中藥教育先河。
1958年7月14日,第一所附屬醫院(東直門醫院)開診。
1958年,為適應中藥教學、科研需要,創辦了中藥制藥廠。
1960年10月,年輕的北京中醫學院就成為全國64所重點院校之一。
1962年7月,秦伯未、于道濟、陳慎吾、任應秋、李重人聯名向衛生部寫信《對修改中醫學院教學計劃的幾點意見》,史稱“五老上書”。
1971年7月,北京中醫學院與中醫研究院合并,一個領導班子,兩塊牌子,教研醫三項任務。
1972年底,中醫系、中藥系遷入北三環東路11號校園。
1977年11月,北京中醫學院與中醫研究院分開,獨立發展。
1982年5月,建立針灸推拿系,其后發展成為針灸推拿學院。
1984年,組織機構重新調整,如設立基礎醫學部等。
1985年2月,成立護理系,其后發展成為護理學院。
1987年6月,經衛生部批準,培訓部改為衛生管理系,其后發展成為管理學院。
1993年12月,經國家教委批準,北京中醫學院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
1996年11月,北京中醫藥大學通過了國家教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組織的“211工程”部門預審。
1999年12月,東方醫院正式開診。
2000年7月,成立網絡教育學院(后更名遠程教育學院)。
2000年7月,原北京中醫藥大學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劃歸教育部直接管理。
2003年7月,文法系成立,其后發展成為人文學院。
2006年7月,原冶金醫院劃轉我校,成為第三附屬醫院。
2007年12月,教育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0年12月1日,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成立。
2011年10月,校友會期刊《我們》(北京中醫藥大學校友會通訊)正式創刊,聯系著母校和校友之間的情感。
2011年10月30日,我校舉行良鄉校區奠基典禮。
2011年,學校進入“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建設。
2014年10月,北京中醫藥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棗莊醫院)掛牌。
2014年11月17日,我校與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共建中醫中心協議簽字儀式舉行。
2015年10月,良鄉校區投入使用,首批新生入駐。
2015年,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6年1月26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校友會在民政部注冊登記成立,成為民政部一級社團組織。
2016年7月3日,北京中醫藥大學圣彼得堡中醫中心揭牌,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所獲得俄法律認可的中醫院正式成立。
2016年8月9日,我校與西悉尼大學合作共建的“澳大利亞中醫中心”正式揭牌。
2016年10月23日,北京中醫藥大學與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五臨床醫學院(深圳醫院)合作協議簽署及揭牌儀式在深圳市龍崗區舉行。
2016年12月17日,北京中醫藥大學美國中醫中心落成暨中醫藥博物館開業儀式在馬里蘭州舉行。
2017年3月19日,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七臨床醫學院(孫思邈醫院)正式開診。
2017年9月,我校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一級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2017年11月21日,我校與廈門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北京中醫藥大學第八臨床醫學院(廈門醫院)。
2018是傳承創新,不斷突破的一年。每一個北中醫人的付出,每一個北中醫人的貢獻,讓千年國術永葆青春,讓走過62個春秋的杏林學府生機盎然。
學校相繼完成中醫學、中藥學、護理學專業認證和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以及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學科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專家組對我校人才培養、專業建設以及各項事業發展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我校發揮了引領示范帶動作用。
學校年度科研項目中標數量質量再創新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數和經費數位列中醫藥院校之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創歷史最好水平,學校科研中標經費首次突破3億元大關。
中藥高等教育和中醫臨床高等教育走過60年。舉辦中藥高等教育60周年紀念大會,東直門醫院建院60周年暨中醫臨床高等教育傳承與發展學術大會。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開啟新一個甲子奮斗征程。
大力推行“北中醫方案”,扎根祖國大地辦醫辦學。第六臨床醫學院(房山醫院)正式揭牌。第五臨床醫學院(深圳醫院)和第七臨床醫學院(孫思邈醫院)通過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
“美好生活是奮斗出來的”,這是北中醫人最真實、最動人的寫照。北中醫人,將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定的使命感煥發為光與熱,匯聚成學校各項事業發展最深厚、最偉大的力量。
進入2019年,已走過63載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正在飛速的奔跑,不斷煥發新的活力、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學校堅持推進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制定中醫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中醫+”“+中醫”培養方案。成立國家中醫藥高等教育研究院。成立國家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中醫腦病研究院、成果轉化中心。中醫生命科學、系統中藥學兩個學科成為北京市高精尖學科。良鄉校區西院公共教學樓和公共教學部、西院學生宿舍樓等項目投入使用。和平街校區學六樓和中醫學院樓共15000平方米項目完成改造……
這些成績的取得,更是全體北中醫人擼起袖子加油干出來的!
在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深入推進內涵式發展,奮力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的重要時刻,我們迎來了北中醫第63個生日。
敬愛的老師,可愛的同學,親愛的校友!學校發展建設取得的成就,都離不開你們一點一滴的努力與付出。無論你身處何方,咫尺天涯,都讓我們今天共同為母校祝福!祝愿北中醫這棵參天大樹根深葉茂、本固枝榮、永葆長青!
六十三載薪火相傳,幾代人躬耕樹蕙。2019年10月19日,我們邀請秩年(入學或畢業10、20、30等整數周年)的校友回家,相聚母校,會同窗好友,品母校味道,看校園新貌,重溫同學夢,再敘同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