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第三個中國醫師節,今年醫師節的主題為“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新時代最美的人,值得被人們銘記;英雄的故事,值得被人們傳揚。向全體醫務人員致敬!你們是醫生,亦是英雄!
敬佑生命,救死扶傷
甘于奉獻,大愛無疆
在面對突發傳染疾病時
你們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贏得了全社會高度贊譽
在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時
你們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發展
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在參與全球健康治理時
你們積極創新、主動作為
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貢獻中醫藥力量
你們,服務在醫療一線
以大醫精誠之心踐行了北中醫人的初心
用國醫仁術把愛書寫在了中華大地上
你們中有馳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第一臨床醫學院(東直門醫院)和第二臨床醫學院(東方醫院)的醫護骨干組建國家中醫醫療隊大年初三出征武漢,進駐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作為敢“啃硬骨頭”的國家隊,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用療效說話,以情懷寫真,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大愛無疆、大醫精誠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醫學精神。京外各附屬醫院也紛紛派遣骨干力量加入當地援鄂醫療隊,奮戰抗疫最前線。
有奮力戰“疫”的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琦國醫大師,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專家組顧問、北京中醫藥大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醫學專家組組長,與馳援武漢醫療隊協同配合,共同商討診療方案,指導臨床一線救治。領銜編寫面向一線臨床醫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診療手冊》。其團隊逆行湖北武漢,開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及疫后防控指導。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這位77歲的中醫藥界“老兵”真正詮釋了醫者仁心,以精湛的醫術與疫情作斗爭,以嚴謹的科學精神奮力攻關,以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拳拳之心獻計獻策、發言發聲。
有年逾古稀的國醫名師。首都國醫名師姜良鐸,在疫情發生后就把家搬進了醫院的宿舍樓。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他參與中醫藥防治方案的討論及修訂;作為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新冠肺炎防控專家組成員,參與制定“北京市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他積極指導相關醫院開展醫療救治,堅持每周進行新冠肺炎危重癥會診。只要有病人需要,他不論早晚、風雨無阻,經常診治結束已過午夜。這位呼吸熱病的老專家,這位身經百戰的抗疫老將,用行動詮釋了“松柏之志,經霜猶茂”的深刻奧義。
有受到上級表彰的杰出代表。第二批國家援鄂中醫醫療隊領隊、第一臨床醫學院(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將中醫治療引入武漢的重癥監護病房,帶領團隊貫徹“規范治療,突出特色”原則,堅持“一人一策,隨證化裁”思路,注重體質、疾病、癥狀“三結合”,將中藥方劑與中醫技術療法相結合,中醫與西醫相結合,使祖國醫藥學應對急危重癥的特殊作用和整體效果得到了充分顯現,讓一個又一個重癥患者轉危為安。
“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第一臨床醫學院(東直門醫院)副院長張耀圣,帶領援鄂一線的黨員同志組建臨時戰地黨支部,切實把黨組織的戰斗堡壘筑在防控工作最前沿。在武漢抗疫工作之余,他還根據前線經驗指導湖北黃石市中醫醫院診治新冠肺炎患者,開具100多張處方,不論是輕癥、普通癥還是危急重癥,均達到了顯著效果。
“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第二臨床醫學院(東方醫院)脾胃肝膽科主任醫師孟捷,對待患者總是那么和藹可親,不厭其煩。因為語言不通或者患者年歲較大聽力不好,他經常要和患者溝通很長時間。患者聽說是北京來的醫療隊,還會將自己家人的身體問題向孟捷詢問,他都非常熱心地給予解答。他說,“全國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我只是四萬分之一。”
更有無數普普通通的醫務工作者,用“舍”和“守”撐起百姓的安康。
北京市疫情嚴峻之時,京內各附屬醫院醫務人員和學生志愿者紛紛沖在咽拭子采集第一線,在高溫下與病毒鏖戰,投入到護衛首都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戰斗中。
第一臨床醫學院(東直門醫院)腦病中心副主任醫師衛景沛,武漢疫情爆發時正在甘肅省定西市中醫院駐援,身在甘肅的他第一時間呈遞請戰書前往一線。
第三臨床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的中組部第九批援疆干部,掛職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李平在新疆疫情形勢嚴峻后主動請纓,奔赴高風險社區開展核酸采集工作。第二臨床醫學院(東方醫院)援疆干部吳希,積極聯絡北京專家對當地新冠肺炎患者遠程會診,數次下到南疆基層村莊義診。
第三臨床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疾控科副主任李凜,今年1月剛結束援蒙工作,主動放棄休假,抽調到社區中心參加抗疫一線工作。
第六臨床醫學院(房山醫院)急診科主任高巖作為房山120城關急救站站長,疫情期間帶領急診科日夜奮斗在抗疫一線,身患頭面部帶狀皰疹仍堅守崗位。
這些,只是北中醫眾多醫務工作者的縮影。在北京、棗莊、深圳、銅川、廈門有無數個為人民生命健康忙碌著的白衣身影,他們的名字,都叫“北中醫人”,都叫“中國醫師”!
致敬白衣天使!
致敬新時代最美的人!